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朔州经济开发区:
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通讯员 麻洁琼
文章字数:1036
  “开发区计划发展的储能产业,与固废利用产业之间是否存在技术结合点,能产生哪些协同利益?”
  “辖区固废资源丰富,在将其转化为绿色材料时,如何结合本地资源特点选择最优技术路径?”
  “对于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突破点在哪里?”
  ……
  这是7月8日朔州经济开发区博士讲坛上与会企业互动时的一幕。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旭江围绕“以绿色材料为价值增长点 协同推进能源产业低碳发展”这一主题在科技成果转化、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这与朔州经济开发区神电固废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规划高度契合,随着程源建材、晋豫融合新材料、鑫石(朔州)新材、山西启源固废处理、绿净新材料科技等一大批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的相继签约、开工、落地、投产,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正加速形成,朔州经济开发区的工业绿色发展动能愈发澎湃。
  而当从空中俯瞰聚焦这一园区,富驰铝业、研发中心等一众企业,由光伏板组成的新型“屋顶”,正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电能,这正是园区采取分布式光伏发电,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行方式,实现清洁能源供给,有效利用闲置自然资源,扎实推动绿色园区建设的又一力证。目前装机容量5.588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作为山西省首家投资与用电不为同一主体且低压380V“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项目,共计安装了17组并网柜和46台逆变器,已全容量并网,正常运行发电。
  毋庸置疑,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型工业化之所以“新”,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底色必须“绿”,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朔州经济开发区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朔州经济开发区锻造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缩影。
  “过去拼成本,现在比‘含绿量’,绿色转型让产品竞争力大大提升。”朔州晋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孙国富表示,在朔州经济开发区固废综合利用的园区版图中,粉煤灰不再是负担,而是资源循环的新起点。目前,仅固废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就已开展固废制备高性能无机纤维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功能环保材料等9大类新技术、涵盖30多项成果,真正将煤矸石、陶瓷废渣、粉煤灰固废利用,变废为宝。
  近年来,朔州经济开发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为重要抓手,打好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绿色效益等“组合拳”,扎实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发展“含绿量”持续增强、“含金量”显著提升,工业发展的生态底色越来越鲜亮,为朔州经济开发区走出一条绿色打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