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应县南泉乡
做活大棚蔬菜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文章字数:940

  本报讯 近年来,应县南泉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南泉乡,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间地头,宛如一排排白色的波浪,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大棚内纤细嫩绿的豆角、鲜红饱满的西红柿、翠绿欲滴的黄瓜,各类蔬菜生机盎然,散发着勃勃生机。这里,是大棚蔬菜产业的“主战场”,也是南泉乡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南泉乡党委、政府深知,要做活大棚蔬菜产业,必须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科学种植水平。近年来,该乡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户利用大棚种植高效益蔬菜。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普及科学种植知识,提高农户的种植技能。
  在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南泉乡农户们十分注重提升蔬菜的品质。他们科学调控棚内温湿度,合理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确保蔬菜健康生长。同时,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据统计,仅2023年南泉乡就新增设施大棚37亩,其中富兴现代农业设施大棚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总投资232万元,规划占地面积44.2亩,实际建设设施农业大棚35座,占地面积达80余亩,包括温棚和冷棚共计18座,面积1.9万平方米。这些大棚的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更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南泉乡种植户老刘高兴地对笔者说道:“我今年种了10个大棚,有西红柿、豆角、辣椒等蔬菜。大棚里的蔬菜比露地蔬菜提前半个月左右上市,收益和露地种植比起来能翻一倍。按照现在的行情,大棚里的架豆1亩地能收入2万多元,自从种了蔬菜大棚,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了。”
  南泉乡在做活大棚蔬菜产业的同时,还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他们依托大棚蔬菜产业,发展起了采摘、观光等休闲旅游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感受乡村风情。此外,南泉乡还通过电商平台,将大棚蔬菜销售到全国各地,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如今,南泉乡的大棚蔬菜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东部南上寨村和观口前村为主,中部以清凉庄村和周家地村为主,西部以下贾庄村和东贾庄村为主的3个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化片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0多亩,农户人均收入可达1.8万元。
  (贺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