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春麦区种出了高产冬小麦
文章字数:854
本报讯(记者 张智宙 张小菊贺琼)农机轰鸣,金麦飘香。7月12日,山阴县合盛堡乡种植户抢抓农时开镰收割冬小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在山阴县合盛堡乡冬小麦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金色麦田里穿梭奔忙,收割、脱粒一气呵成,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陈志龙脸上洋溢着笑容,开心地介绍:“我们一边收割一边脱粒,预计今天一天可以将100多亩试验田全部收割。今天下午开始耕地旋地,明天紧接着就开始种第二茬,一茬是种傲霜谷品种,一茬种青贮玉米,等到了地冻前,就能开始收割。现在通过技术模式和品种等各方面实现了雁门关外种两茬,效益方面可以实现翻番。”
前面收麦、后面种谷,联合收割机与播种机在田间实现“无缝接力”,小麦归仓与玉米、谷子复播同步推进。雁门关外冷凉区“一地两茬、一年两熟”的高效农业模式得益于良种良法的叠加,山西农业大学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科技创新团队科技人员与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以有机旱作农业为路径,历时三年开展种植技术革新和“冬麦北移”引种试验,成功将高产品种“济麦22号”引入传统春麦区。
山西农业大学研究员姚建民告诉记者,通过品种引进和栽培方式创新,地封冻之前进行播种,种子种进去以后冬天可以发芽,但不能出苗,到了第二年春天出苗,安全越冬,这些播种技术就是包蛋麦,方式是机穴播,配备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降解程度适中,除草效果和保水效果良好。
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晚冬播穴种法是一种结合生物降解材料与旱作技术的种植方式,一膜6行机穴播,膜下铺设3条滴灌带,每亩播种2.28万穴,每穴下种15粒。深秋播种、早春出苗,7月收割。“秋雨春用、春雨全用”的“覆膜冬播”种植模式,让麦子避开春旱,保墒、增产,还减少地膜污染。良种搭配良法,结出丰硕成果。2022年初试成功以来,试验田产量节节攀升。
试验田虽小,但发展潜力巨大,山阴县的成功实践不仅让低产春麦区种出了高产冬小麦,更在雁门关外描绘出“一年两熟”的现代农业新图景,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在山阴县合盛堡乡冬小麦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金色麦田里穿梭奔忙,收割、脱粒一气呵成,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陈志龙脸上洋溢着笑容,开心地介绍:“我们一边收割一边脱粒,预计今天一天可以将100多亩试验田全部收割。今天下午开始耕地旋地,明天紧接着就开始种第二茬,一茬是种傲霜谷品种,一茬种青贮玉米,等到了地冻前,就能开始收割。现在通过技术模式和品种等各方面实现了雁门关外种两茬,效益方面可以实现翻番。”
前面收麦、后面种谷,联合收割机与播种机在田间实现“无缝接力”,小麦归仓与玉米、谷子复播同步推进。雁门关外冷凉区“一地两茬、一年两熟”的高效农业模式得益于良种良法的叠加,山西农业大学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科技创新团队科技人员与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以有机旱作农业为路径,历时三年开展种植技术革新和“冬麦北移”引种试验,成功将高产品种“济麦22号”引入传统春麦区。
山西农业大学研究员姚建民告诉记者,通过品种引进和栽培方式创新,地封冻之前进行播种,种子种进去以后冬天可以发芽,但不能出苗,到了第二年春天出苗,安全越冬,这些播种技术就是包蛋麦,方式是机穴播,配备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降解程度适中,除草效果和保水效果良好。
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晚冬播穴种法是一种结合生物降解材料与旱作技术的种植方式,一膜6行机穴播,膜下铺设3条滴灌带,每亩播种2.28万穴,每穴下种15粒。深秋播种、早春出苗,7月收割。“秋雨春用、春雨全用”的“覆膜冬播”种植模式,让麦子避开春旱,保墒、增产,还减少地膜污染。良种搭配良法,结出丰硕成果。2022年初试成功以来,试验田产量节节攀升。
试验田虽小,但发展潜力巨大,山阴县的成功实践不仅让低产春麦区种出了高产冬小麦,更在雁门关外描绘出“一年两熟”的现代农业新图景,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