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平鲁区大梁村:
反季香菇产销旺 撑起村民“致富伞”
文章字数:621
  本报讯(记者 武跃林 通讯员季璇 刘世佩)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平鲁区井坪镇大梁村的玉珍种植专业合作社香菇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菇棚。推开棚门,湿热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菌香。抬眼望去,整齐排列的菌棒上,圆润饱满的香菇簇拥生长,村民们穿梭其间,动作麻利地采摘、装筐、搬运,现场一幅热气腾腾的产业图景。在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下,当地因地制宜发展反季节香菇产业,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玉珍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玉珍一见记者便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合作社在大梁村新建了66座香菇大棚,引进了新品种,现有菌棒170多万棒。与秋冬季采收的传统香菇不同,该基地的反季香菇通过精准调控菇棚环境,成功实现‘逆转’生长周期。菌棒注水后仅需8至10天即可出菇,每年5月至11月可连续收获5至6茬。产出的香菇凭借菌伞肥厚、肉质鲜嫩的口感和错季上市的优势,成为朔州、大同、天津等地餐桌上的‘宠儿’”。
  鲜美的香菇,撑起的更是乡亲们的“致富伞”。该合作社采用“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已带动50余人就近务工。大白洋洼村村民蒋忠琼告诉记者:“来这里摘蘑菇一天能挣100多元,离家近,有活干,还有份收入,心里挺高兴。”
  谈起下一步打算,马玉珍踌躇满志地说:“我们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扩大种植规模,实施精细化管理,在保障稳产增收的同时,精准对接市场多元化需求,让‘小香菇’持续撑起村民的‘致富伞’,为乡村振兴添上一抹亮丽的香菇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