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初见平遥
●张 启
文章字数:1419
  第一次了解平遥,还是小学读余秋雨《抱愧山西》一文。小时候在我印象中山西除了漫天黄沙就是轰隆巨响的拉煤车,所到之处天黑了、树黑了、路破了。有一天和老师谈起,我直言山西这个地方既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又没有江南水乡的柔美,一切是那么土气、俗气。听罢,徐老师从书桌抽出一本《山居笔记》,翻到《抱愧山西》一文,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建议将此文读一读,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那时候有些字不太认识,也懒得查字典,囫囵吞枣看完文章。如今文章内容早已记不大清,留在脑海中的也只有“平遥古城”“日昇昌”“票号”等些许词语,只是从那天起,我便开始认识山西、了解山西,好奇这片土地上、这儿的人发生的故事。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对于自己生长的这块儿脚下的土地,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无法准确地言明,它的历史、它的人文、它的自然风貌、它的风土人情、它的文化底蕴、它的精神内涵……
  再次接触平遥,就是外出上大学时候,开往学校的列车在太原停靠的后两站就是平遥站,从地图上看,平遥站就在平遥古城的城北,正如“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唱的那样,平遥人也可以说“平遥人的城墙外是平遥人的火车”。火车在平遥站停靠时候往往是半夜,有时候晚上睡不着,听到列车员通知前方到站平遥站后,便趴在窗户上,瞪大眼睛在一片黑色中寻找古城的痕迹,当然结果是徒劳的,几次过后也失去了寻找兴趣,安心睡觉。之后就是在校期间,每每遇到家乡介绍,列举山西的几处风景古迹,我便将平遥古城拉出来,将其和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五台山等组合一起,打包介绍,仅限如此,再无交集。
  去年国庆假期,距离我第一次读《抱愧山西》认识平遥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我想,是时候去看一看它,了却一下心愿,人终其一生最触动心弦的不过是实现童年时的梦想罢了。正值佳节,一人驱车五小时抵达平遥朋友家中,随后他带着我开始了与平遥古城的第一次相见。
  古城就像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一砖一瓦里都是历史的年轮。古城外是一片高楼商厦组成的新城,繁华靓丽,光彩照人,展现的是勃勃生机。古城灰色凝重的城墙包围着的灰色的屋舍,透出一种浓郁的历史气息,仿佛穿着厚重的战袍从远古穿越而来,在好友带领下,我们并没有选择常规路线,北面进入古城,而是绕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从西门走进历史。
  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大到庙宇县衙,小到商铺民居,基本上为坐北朝南,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整座城池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走在被磨得油光发亮的青石街头,看着街道两旁保留完好的店铺招牌,灰色的砖房,灰色的屋顶上屋檐飞挑,螭吻兽饰,让人恍若隔世。
  让平遥城名扬天下的应该是晋商。在我脑中另一个记忆深刻的词便是“日昇昌”。号称中国第一票号的日昇昌就坐落在县城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的西大街路南。日昇昌票号创建于清道光三年,开创了中国金融业的新纪元,而如今门口不再有招呼客商的掌柜和伙计,变成摩肩接踵的游客,大门两边立柱上斑驳的油皮,见证了那段精彩的历史,道光皇帝亲题的“汇通天下”,静静地悬挂在门首,黑底金字雍容大气的匾额,同样在昭示着那段让世人仰视的辉煌。
  由于时间有限,游人太多,我没有在古城作太多停留,没有到日昇昌院内参观,体会那段辉煌;没有进入古城县衙,感受大堂森严;同样也没有登上城墙,一观古城的神韵。因此不能领略到它更多内在的意蕴,只是浮光掠影,浅尝即止。还是留一点念想和遗憾比较好,期待着下一次见面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