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绵绵催禾壮
文章字数:1231
七月伊始,往年此时“雨少贵如油”的景象不复存在。今年,淅淅沥沥的雨水几乎每日造访。与南方不同,这里的雨没有雷鸣电闪,亦非狂风骤雨,倒似秋雨般绵绵密密、从容不迫地洒向广袤田野。这种持续的绵绵细雨,即使在寻常年景也属少见。
连日阴雨,难免让生活在城里的人滋生几分厌烦。他们觉得这每天的小雨是有点多余,甚至就不应该下。说实话,从城市人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大雨还是小雨,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这也是能够理解的。我也生活在城市里,但我的感觉却和他们不同。在这十多天里,尽管我的出行和购买东西也不方便,甚至连我每天坚持的早练都停了下来,有好几次还被突如其来的雨淋成了落汤鸡。然而,我心底却悄然涌动着不同的情绪。感觉到这连绵十多天的雨,竟是上苍在这个季节慷慨播撒的“金油”。非是龙族,亦非水族,这份喜悦根植于我血脉深处的乡村印记。纵然阔别故土半个多世纪,心底沉淀的,仍是那份农人的心绪;魂牵梦萦的,依旧是那个生养我的村庄。
家乡有句农谚:“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这世代相传的朴素谚语,是千年农耕智慧的结晶。农历五月,嫩苗初破土,农人的要务是间苗除草。将密集的幼苗按适宜间距疏开,保障日后通风采光、开花授粉。此时若苗株疯长,一则不利后期管理,秸秆过高反碍结实;二则农人弯腰间苗,极易碰伤脆弱的幼苗。进入六月,间苗大体结束,苗根已深扎沃土,最渴求的便是水肥滋养。如今,机械化虽大幅减轻了“锄禾日当午”的辛劳,但这些精耕细作的关键环节,依然不可或缺。
今年七月恰逢农历六月,天赐的连绵细雨,为田间的庄稼注入了宝贵的生机。禾苗如饮琼浆,铆足了劲向上拔节。乡亲们更是抓住这难得的时机,将大把的肥料撒入田间。水肥充足,今岁的丰收,已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几天前,我特意回村转了转。地头与乡亲们聊起这连天的雨,人人喜不自胜,用尽古老相传的吉祥话和时兴的赞美词,感念这风调雨顺的好光景。村里也难得清闲:除草、追肥、喷药除虫……人人忙得脚不沾地。纵然弯腰劳作,汗水浸衣,那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却比阳光更灿烂。
谈兴愈浓,不觉暮色降临。返程途中,隔窗望去,道路两旁黝黑的田畴生机勃发。无垠的玉米地里,苗壮叶阔的禾苗,在和煦的夏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骄傲地宣告:我们正饱饮甘霖,茁壮成长!我让车停下,信步走上田埂,屏息静听。远近各处,甚至脚边,接连传来细微而清脆的“嘎嘎”声——那是庄稼拔节的声音。正是这生命律动的轻响,描绘着禾苗日新月异的景象,也在我心中勾勒出金秋满仓的丰饶画卷。
老一辈曾言:“无工不富,无粮不稳。”粮食,确是国家命脉所系的压舱石。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古老的农业正稳步迈向现代化,生产力持续提升。自然的风雨固然重要,而人的智慧与力量,在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深信,像这般风调雨顺、仓廪殷实的年景,未来必将越来越多。
思绪至此,心头蓦然浮现出儿时初学便铭记的那句话:“伟大祖国欣欣向荣,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眼前的沃野与拔节声,不正是这图景最生动的注脚么?
连日阴雨,难免让生活在城里的人滋生几分厌烦。他们觉得这每天的小雨是有点多余,甚至就不应该下。说实话,从城市人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大雨还是小雨,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这也是能够理解的。我也生活在城市里,但我的感觉却和他们不同。在这十多天里,尽管我的出行和购买东西也不方便,甚至连我每天坚持的早练都停了下来,有好几次还被突如其来的雨淋成了落汤鸡。然而,我心底却悄然涌动着不同的情绪。感觉到这连绵十多天的雨,竟是上苍在这个季节慷慨播撒的“金油”。非是龙族,亦非水族,这份喜悦根植于我血脉深处的乡村印记。纵然阔别故土半个多世纪,心底沉淀的,仍是那份农人的心绪;魂牵梦萦的,依旧是那个生养我的村庄。
家乡有句农谚:“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这世代相传的朴素谚语,是千年农耕智慧的结晶。农历五月,嫩苗初破土,农人的要务是间苗除草。将密集的幼苗按适宜间距疏开,保障日后通风采光、开花授粉。此时若苗株疯长,一则不利后期管理,秸秆过高反碍结实;二则农人弯腰间苗,极易碰伤脆弱的幼苗。进入六月,间苗大体结束,苗根已深扎沃土,最渴求的便是水肥滋养。如今,机械化虽大幅减轻了“锄禾日当午”的辛劳,但这些精耕细作的关键环节,依然不可或缺。
今年七月恰逢农历六月,天赐的连绵细雨,为田间的庄稼注入了宝贵的生机。禾苗如饮琼浆,铆足了劲向上拔节。乡亲们更是抓住这难得的时机,将大把的肥料撒入田间。水肥充足,今岁的丰收,已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几天前,我特意回村转了转。地头与乡亲们聊起这连天的雨,人人喜不自胜,用尽古老相传的吉祥话和时兴的赞美词,感念这风调雨顺的好光景。村里也难得清闲:除草、追肥、喷药除虫……人人忙得脚不沾地。纵然弯腰劳作,汗水浸衣,那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却比阳光更灿烂。
谈兴愈浓,不觉暮色降临。返程途中,隔窗望去,道路两旁黝黑的田畴生机勃发。无垠的玉米地里,苗壮叶阔的禾苗,在和煦的夏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骄傲地宣告:我们正饱饮甘霖,茁壮成长!我让车停下,信步走上田埂,屏息静听。远近各处,甚至脚边,接连传来细微而清脆的“嘎嘎”声——那是庄稼拔节的声音。正是这生命律动的轻响,描绘着禾苗日新月异的景象,也在我心中勾勒出金秋满仓的丰饶画卷。
老一辈曾言:“无工不富,无粮不稳。”粮食,确是国家命脉所系的压舱石。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古老的农业正稳步迈向现代化,生产力持续提升。自然的风雨固然重要,而人的智慧与力量,在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深信,像这般风调雨顺、仓廪殷实的年景,未来必将越来越多。
思绪至此,心头蓦然浮现出儿时初学便铭记的那句话:“伟大祖国欣欣向荣,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眼前的沃野与拔节声,不正是这图景最生动的注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