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大力推进节能降碳 助力美丽朔州建设
文章字数:1824
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省首个“绿色低碳校园”。学院率先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年可提供清洁能源23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5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吨。
朔州滋润机场成为全省首个零碳机场。机场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地下水热能、浅层地热井以及储能系统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综合运用,实现了零碳用电、零碳供暖、零碳制冷和零碳服务,是全省低碳建筑的新典范。
朔州绿动南山环境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全市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并网发电。公司日处理生活垃圾量800吨,餐厨垃圾日处理量50吨,年处理垃圾29万吨,年发电量约13600万千瓦时,对改善市区及周围城镇生态环境,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全国、全省节能降碳战略部署,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节能减排、造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聚焦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核心领域,加速推广节能减碳技术装备,依法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全市节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坚持把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逐步建立完善节能工作联动机制。
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压实各级责任,强化属地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出台了《朔州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朔州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朔州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控制、重点领域节能、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强化了政策支持,完善了制度体系,为推动全市节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特别是瞄准重点领域,全力推进节能降碳——
工业领域焕“新”引领。以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为有效载体,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重点推动实施以节能降耗、节水等为重点的绿色化节能技术改造,“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工业节能改造项目10余个,助力企业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积极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支持企业申报认证绿色设计产品,努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已获批省级绿色园区1家。
城市建筑披上绿色新装。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确保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建建筑面积187.26万平方米;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行动,重点推动实施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高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48.56万平方米。
交通动脉经历绿色革命。加快绿色仓储建设,制定出台《朔州市推进网络货运行业健康发展行动方案》,推动物流园区绿色发展,目前已示范性建成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区1家;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大城市公交车辆更新力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目前,全市城市公交车辆新能源纯电动车占比达到97%,市区出租汽车新能源纯电动车占比达到63.8%;推广节能型交通运输装备,推动重点领域企业优先使用新能源重卡,借助政策改善新能源货车应用环境,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公共机构引领绿色转型。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降低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和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占比达95%,推动市本级88家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绿色低碳良好舆论氛围。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节能产品展示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节能知识,提高市民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近年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组织节能宣传活动10余次。同时组织开展节能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将节能知识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引导群众养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从川流不息的新能源车辆到光伏闪烁的工厂民居屋顶,从丰饶沃野的绿色革命到机关楼宇的低碳转型,从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的涅槃重生到循环经济的生态闭环……朔州,正逐“绿”而行,向“新”而动,不断强化全面统筹与精准发力,高质量推进节能降碳,让每一个领域都奏响了绿色发展的强音。
朔州滋润机场成为全省首个零碳机场。机场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地下水热能、浅层地热井以及储能系统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综合运用,实现了零碳用电、零碳供暖、零碳制冷和零碳服务,是全省低碳建筑的新典范。
朔州绿动南山环境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全市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并网发电。公司日处理生活垃圾量800吨,餐厨垃圾日处理量50吨,年处理垃圾29万吨,年发电量约13600万千瓦时,对改善市区及周围城镇生态环境,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全国、全省节能降碳战略部署,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节能减排、造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聚焦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核心领域,加速推广节能减碳技术装备,依法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全市节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坚持把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逐步建立完善节能工作联动机制。
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压实各级责任,强化属地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出台了《朔州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朔州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朔州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控制、重点领域节能、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强化了政策支持,完善了制度体系,为推动全市节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特别是瞄准重点领域,全力推进节能降碳——
工业领域焕“新”引领。以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为有效载体,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重点推动实施以节能降耗、节水等为重点的绿色化节能技术改造,“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工业节能改造项目10余个,助力企业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积极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支持企业申报认证绿色设计产品,努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已获批省级绿色园区1家。
城市建筑披上绿色新装。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确保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建建筑面积187.26万平方米;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行动,重点推动实施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高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48.56万平方米。
交通动脉经历绿色革命。加快绿色仓储建设,制定出台《朔州市推进网络货运行业健康发展行动方案》,推动物流园区绿色发展,目前已示范性建成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区1家;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大城市公交车辆更新力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目前,全市城市公交车辆新能源纯电动车占比达到97%,市区出租汽车新能源纯电动车占比达到63.8%;推广节能型交通运输装备,推动重点领域企业优先使用新能源重卡,借助政策改善新能源货车应用环境,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公共机构引领绿色转型。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降低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和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占比达95%,推动市本级88家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绿色低碳良好舆论氛围。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节能产品展示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节能知识,提高市民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近年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组织节能宣传活动10余次。同时组织开展节能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将节能知识送到基层群众身边,引导群众养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从川流不息的新能源车辆到光伏闪烁的工厂民居屋顶,从丰饶沃野的绿色革命到机关楼宇的低碳转型,从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的涅槃重生到循环经济的生态闭环……朔州,正逐“绿”而行,向“新”而动,不断强化全面统筹与精准发力,高质量推进节能降碳,让每一个领域都奏响了绿色发展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