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想起老人言
●杨晓兰
文章字数:2134
  看到水龙头开着,洗墩布的人却不知所踪,那个水龙头我是一定要关的;青天白日开着灯在我看来就是败家;因为操作失误,导致浪费纸张,我会懊恼很久……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家的老人们对我的影响。
  “糟蹋五谷有罪哩”
  小时候,家里常吃米粥,即将吃罢放碗之前,奶奶总是提醒我和三姑:把碗扒拉干净,要不长大会找疤女婿!于是我们赶紧检查碗里是不是遗留下了米粒,毕竟,找个一脸麻麻癞癞的疤子做女婿是十分糟糕的事情。
  蒸馒头或者窝头的时候,笼屉布上有时会粘一层皮,我们小孩子最爱托着笼布抠那点皮吃,往往是,不等起锅就守在了灶边。倒不是因为粘在笼布上那点东西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我奶奶说过的一句话:吃上笼布上抠下来的东西聪明伶俐。于是那点皮顺理成章被叫做“聪明伶俐皮”。
  我是个听话的笨孩子,一直迫切地希望自己聪明,吃了十来年的聪明伶俐皮,终于明白过来:奶奶是变着法儿让我们心甘情愿地吃掉残留的一星半点食物,“疤女婿”和“聪明伶俐皮”都是她编的谎话。我嗔怪地揭穿奶奶的谎话,她老人家意味深长地说:糟蹋五谷有罪哩!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对粮食、对饭食,有了一种很深很重的珍惜和敬畏。直到现在,行走在乡间田野,遇见遗落在道旁的几粒豆子,一个谷穗,总要俯身捡起来。即便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也绝对做不到视而不见扬长而去。没办法,因为有我奶那句话圣旨一样高悬在脑海,我不敢糟蹋啊!
  “我的东西有用哩”
  奶奶一生勤俭,在她看来,东西都有用处,破烂儿用对地方也是宝贝。隔壁两邻的媳妇儿们想用一块什么颜色的布头找她;叔叔大爷们修补车胎缺一块胶皮找她;谁家桌子松动需要几颗螺丝加固也找她。“哗啦哗啦”百宝箱里一通翻拣总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奶奶也最擅长修旧利废,那些本已报废的东西,总有机会等住与自己匹配的另一部分,经过一番组合之后,绽放出最后的光彩。在掉了底的搪瓷盆儿上打几个眼儿,几横几纵串几条铁丝,就做成了一个筛子;不知传了几辈儿的纸筋泥瓮,裱一层超市的宣传海报,立马光彩照人华丽变身。因为她的小发明小创造和小修小补,家里的物件儿论岁数几乎都是古董级别。
  我妈虽然不及我奶奶心灵手巧,但对财物的爱惜完美传承了老一辈人的德行。每当谁准备淘汰什么东西,都得经过她的严格审核,你要随手扔了什么,恰恰被她发现,准得给你拦截回来,并严正声明:我那东西有用哩!
  是的,世界上的东西都有用,物尽其用,吃干榨净,绣洞成花,变废为宝是能力和智慧,更是对生活的珍惜和热爱。
  “嘴是个簸箕,搁一搁过去”
  参加工作挣钱了,我以能稍稍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而自豪,那时候弟弟妹妹还小,每到周末,他们都眼巴巴地等我这个长姐给他们买一些诸如香蕉、苹果、饼干、面包之类不常吃到的东西。偶尔为之,我妈忍着不说,次数一多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她郑重其事地说:嘴是个簸箕(往出簸东西的器具),搁一搁过去,信嘴信肚,吃到走投无路。你这样做,会把他们惯坏的。我妈的话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等我当家,正儿八经过起小光景的时候,确实感觉到手一松一紧差别甚大。有好多时候,好多消费并不必要,搁一搁完全可以过去。
  我常常引用我妈这句话,与家人共勉。以这句话为指引,消费冷静而且理性,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好汉不花净手钱”
  我妈教育我们攒钱储蓄的一句话是“好汉不花净手钱”,大意就是不能花得一干二净,一定要给自己留点后手。
  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有一种言论说,钱只有花了才叫钱,这个说法有点片面,也有点极端。人生路漫漫,马高镫短的时候常有,没有一点储蓄,不时之需如何防备?小品《不差钱》里的经典台词:比“人没了,钱没花完”,更悲哀的是“人活着,钱没了”。这句话看似搞笑,背后蕴含着一文钱逼倒英雄汉的深意。老话说,穿衣吃饭趁家当,什么及时行乐,什么月光族,超前消费,其实都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你看吧,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一发工资,不等捂热就花个血尽毛干。寅吃卯粮,信用卡刷着,花呗、借呗使得风生水起,拆东墙垒西墙,一旦腾挪转换不过来时,只好嫁祸于亲近的人——祸害人家给他堵窟窿。说句不当说的,我是极其反感那些平常胡吃海花,手头紧了就四处张口借钱的人。这种生活态度的人不可交,事实也反复证明,你若使好心,对他施以援手,千万别指望人家主动还你,你等几番花开花落,实在不能再等了,使尽浑身解数三番五次追讨,最好的结果也是一次性借出去的钱分期归还,最后还得留个尾巴。
  有人说,节俭是因为贫穷,或者是贫穷后遗症在作祟,不能否认,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我觉得是个人的认知和习惯,更是情怀和品德的坚守。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的节约意识逐渐淡薄了,大家把老祖宗的古训丢在脑后,对日常的浪费现象习以为常,用咱们老朔县话说就是“肥疯了”(好日子过腻了),吃饱了撑得不知该怎么挥霍了。还有一类人,能力赶不上欲望,家巴雀跟上鹰混,比吃比穿比阔气,什么时髦都想赶一赶,这种人的所谓捉襟见肘完全是自找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不是抠门儿,节俭是理性消费,节俭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不能一饱忘了百饥,更不能“肥疯了”,家国一理,老百姓过日子要勤俭节约,国家治理更要勤俭节约。
  就像那则公益广告说的:紧紧手,年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