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融合绘新景 乡村振兴拓新路
文章字数:1169
本报讯(记者 罗文平 张小菊 李子宣)从硕果满枝的葡萄种植基地到激情四溢的马岚口漂流,从传承民俗的农事体验到串联美景的全域旅游线路,应县下马峪乡正以假日经济为引擎,串联自然风光、文化底蕴、特色产业,以业态创新激活假日经济,用多元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走进该乡的葡萄种植基地,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温室大棚内,一排排葡萄架上,饱满圆润的葡萄沉甸甸地坠满枝头,馥郁的果香扑鼻而来,果农、游客手持剪刀,挎着果篮,穿梭于藤架之下,或驻足细选;或笑语交流,沉浸在亲手采摘的田园野趣之中。从北京来的游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里是我母亲的故乡,所以每年放暑假都带孩子们回来转转。几乎每年回来都过来采摘一些葡萄带给朋友。”另一位游客也说道:“刚开园我和好几个人结伴来的,很满意这次采摘,葡萄吃起来口感又甜又嫩,好几个大棚的葡萄品种都特别好。”
该乡持续聚焦葡萄采摘这一鲜明的产业特色,突破传统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将提升果品质量作为吸引游客的核心策略。从品种选育、绿色防控到栽培管理、土地养护,实施全流程标准化管控,显著提高葡萄优质品率。目前,基地种植的阳光玫瑰、夏黑、美人籽等10余个品种已陆续进入成熟期,采摘期可持续至10月,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采摘体验。该乡葡萄种植基地管理人员曹居治说:“每亩4000斤左右,回头客特别多。一般是星期天人多,一天就能卖3000多斤。”
该乡不断深挖葡萄产业潜力,以生态田园为底色,打造集采摘体验、酿造研学、田园休憩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模式,持续推进生态资源、红色文化及名胜古迹深度融合,将葡萄园基地与周边的翠微山自然景观、威宁古堡、生态游乐园等景点串联,打造鲜果采摘、美食烧烤、农事体验、漂流划船等多元化的场景,吸引八方游客。游客李锦钰说:“我在这里玩得非常开心,比如划船的时候,可以感受湖上飘来凉爽的风;在水上漂流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漂流带来的刺激与快乐。”
依山而建的马岚口漂流成为周边地区游客出行的新选择,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乘艇而下。蜿蜒的河道、湍急的水流、险滩急流纵横交错,喷溅的水花拍打在身上带来阵阵清凉,游客们尽情体验着漂流的速度与激情。该乡下马峪村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下马峪村充分利用南部山区生态优势,新建了水上漂流300米,投资260万元,从6月开始建设,现在基本竣工,目前每天能够接待游客水上漂流1000多人次。”
在奋力谱写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该乡正以优美的自然气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书写着一份亮眼的假日经济答卷。利用生态资源开发休闲农事体验,比如豆腐制作、蔬菜种植、瓜果采摘,结合共享农作模式,提升参与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去年,该乡增加了旅游公交车,完善了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产业,形成了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链,通过精准定位自然与文化资源,形成了“水路联动、四季可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走进该乡的葡萄种植基地,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温室大棚内,一排排葡萄架上,饱满圆润的葡萄沉甸甸地坠满枝头,馥郁的果香扑鼻而来,果农、游客手持剪刀,挎着果篮,穿梭于藤架之下,或驻足细选;或笑语交流,沉浸在亲手采摘的田园野趣之中。从北京来的游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里是我母亲的故乡,所以每年放暑假都带孩子们回来转转。几乎每年回来都过来采摘一些葡萄带给朋友。”另一位游客也说道:“刚开园我和好几个人结伴来的,很满意这次采摘,葡萄吃起来口感又甜又嫩,好几个大棚的葡萄品种都特别好。”
该乡持续聚焦葡萄采摘这一鲜明的产业特色,突破传统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将提升果品质量作为吸引游客的核心策略。从品种选育、绿色防控到栽培管理、土地养护,实施全流程标准化管控,显著提高葡萄优质品率。目前,基地种植的阳光玫瑰、夏黑、美人籽等10余个品种已陆续进入成熟期,采摘期可持续至10月,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采摘体验。该乡葡萄种植基地管理人员曹居治说:“每亩4000斤左右,回头客特别多。一般是星期天人多,一天就能卖3000多斤。”
该乡不断深挖葡萄产业潜力,以生态田园为底色,打造集采摘体验、酿造研学、田园休憩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模式,持续推进生态资源、红色文化及名胜古迹深度融合,将葡萄园基地与周边的翠微山自然景观、威宁古堡、生态游乐园等景点串联,打造鲜果采摘、美食烧烤、农事体验、漂流划船等多元化的场景,吸引八方游客。游客李锦钰说:“我在这里玩得非常开心,比如划船的时候,可以感受湖上飘来凉爽的风;在水上漂流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漂流带来的刺激与快乐。”
依山而建的马岚口漂流成为周边地区游客出行的新选择,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乘艇而下。蜿蜒的河道、湍急的水流、险滩急流纵横交错,喷溅的水花拍打在身上带来阵阵清凉,游客们尽情体验着漂流的速度与激情。该乡下马峪村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下马峪村充分利用南部山区生态优势,新建了水上漂流300米,投资260万元,从6月开始建设,现在基本竣工,目前每天能够接待游客水上漂流1000多人次。”
在奋力谱写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该乡正以优美的自然气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书写着一份亮眼的假日经济答卷。利用生态资源开发休闲农事体验,比如豆腐制作、蔬菜种植、瓜果采摘,结合共享农作模式,提升参与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去年,该乡增加了旅游公交车,完善了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产业,形成了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链,通过精准定位自然与文化资源,形成了“水路联动、四季可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