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车间”铺就“家门口”增收路
文章字数:1026
本报讯(记者 丰慧 张一波 朱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应县金城镇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政府+企业+群众”的三方联动机制,携手商贸企业打造异地搬迁帮扶车间,以“厂房式+居家式”灵活就业模式,为搬迁群众铺就一条从“安居”到“乐业”的幸福之路。
在应县金城镇的异地搬迁帮扶车间,同样也是金城镇专门为搬迁居民搭建的务工平台,居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上班时间,真正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帮扶车间里,女工们脚踩踏板,熟练地操作机器、飞针走线、移动布料,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一件件婚庆用品相继走下生产线。在这些女工里,关荃芳算是“元老级”工人了,自2022年家门口建起了帮扶车间,她就在这里做起了缝纫工。关荃芳说:“工作特别便利,我从家到厂子差不多5分钟的时间,我又能照顾孩子又能在这工作。从最开始的做七八个,到现在能做三四十个,一个月也收入3000多元,我感觉挺好。”
关荃芳是应县白马石乡的易地搬迁户,在金城镇,像关荃芳一样的搬迁居民就有2000多人,考虑到群众的实际情况,金城镇针对搬迁群众“顾家与增收难兼顾”的痛点“对症下药”,与商贸企业合作打造易地搬迁帮扶车间,并推出“弹性就业”机制,通过厂房式和居家式相结合,提供灵活机动的就业条件,为搬迁群众铺就一条稳稳的就业增收路。应县金城镇异地搬迁帮扶车间负责人王志永说:“工人采用就近原则,他们来这上班,工作时间也自由,像来不了的,我们还提供了一些手工活,来这领了料以后在家弄完再送过来。工资一般两三千元,稍微好一点的还能挣到4000多元。”
帮扶车间虽小,却稳稳兜住了百姓民生。帮扶车间成立3年来已吸纳搬迁群众116名,其中搬迁的脱贫户、监测户以及特殊人群等达到44人。这座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共富车间”,正以“小车间”撬动“大民生”,助力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从“移居”到“宜居”的转变。应县金城镇武装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异地搬迁帮扶车间就是为异地搬迁群众量身打造的就业平台,尤其聚焦三类群体,一是异地搬迁的脱贫户;二是易返贫、致贫的监测户;三是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家属及其子女,同时也为有需求的一般户提供岗位。目的是想通过帮扶车间达到让异地搬迁群众“搬过来不只是住新房,更要稳得住、能致富”。无论是脱贫户、监测户还是特殊群体,在这里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既能保住家庭收入,又能守住幸福生活,这才是建立帮扶车间的初心。
在应县金城镇的异地搬迁帮扶车间,同样也是金城镇专门为搬迁居民搭建的务工平台,居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上班时间,真正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帮扶车间里,女工们脚踩踏板,熟练地操作机器、飞针走线、移动布料,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一件件婚庆用品相继走下生产线。在这些女工里,关荃芳算是“元老级”工人了,自2022年家门口建起了帮扶车间,她就在这里做起了缝纫工。关荃芳说:“工作特别便利,我从家到厂子差不多5分钟的时间,我又能照顾孩子又能在这工作。从最开始的做七八个,到现在能做三四十个,一个月也收入3000多元,我感觉挺好。”
关荃芳是应县白马石乡的易地搬迁户,在金城镇,像关荃芳一样的搬迁居民就有2000多人,考虑到群众的实际情况,金城镇针对搬迁群众“顾家与增收难兼顾”的痛点“对症下药”,与商贸企业合作打造易地搬迁帮扶车间,并推出“弹性就业”机制,通过厂房式和居家式相结合,提供灵活机动的就业条件,为搬迁群众铺就一条稳稳的就业增收路。应县金城镇异地搬迁帮扶车间负责人王志永说:“工人采用就近原则,他们来这上班,工作时间也自由,像来不了的,我们还提供了一些手工活,来这领了料以后在家弄完再送过来。工资一般两三千元,稍微好一点的还能挣到4000多元。”
帮扶车间虽小,却稳稳兜住了百姓民生。帮扶车间成立3年来已吸纳搬迁群众116名,其中搬迁的脱贫户、监测户以及特殊人群等达到44人。这座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共富车间”,正以“小车间”撬动“大民生”,助力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从“移居”到“宜居”的转变。应县金城镇武装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异地搬迁帮扶车间就是为异地搬迁群众量身打造的就业平台,尤其聚焦三类群体,一是异地搬迁的脱贫户;二是易返贫、致贫的监测户;三是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家属及其子女,同时也为有需求的一般户提供岗位。目的是想通过帮扶车间达到让异地搬迁群众“搬过来不只是住新房,更要稳得住、能致富”。无论是脱贫户、监测户还是特殊群体,在这里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既能保住家庭收入,又能守住幸福生活,这才是建立帮扶车间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