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推动疾控体系改革工作
文章字数:676
本报讯(记者 刘淑花)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新形势下疾控体系改革发展,优化县(市、区)疾控机构的职能设置,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保障,理顺体制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和核心能力建设,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特别是紧扣全力提升监测预警、风险研判、流调溯源、检测检验、应急处置、医疗救治6大核心能力,开展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提质、地方病防治惠民、学生常见病干预、监督执法效能提升和健康环境促进6大行动,进一步完善疾控体系建设,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市、县(市、区)疾控局全部成立运行,疾控和监督机构全部完成了整合重组。市、县(市、区)疾控中心应急指挥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实现了与国家、省互联互通,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部署基本完成,信息平台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了公共卫生科,疾控能力建设有效提升,为疾控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疾病预防控制成果显著。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保持低流行水平,新冠等传染病疫情防控成果继续巩固。高效处置多起由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局部聚集性疫情。免疫规划稳步推进,有效筑牢了全民免疫屏障,进一步夯实了传染病防控基础。
公共卫生干预持续增强。加大地方病、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环境卫生等监测频次,分类落实疾病源头防控措施,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卫生应急队伍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了4支(85人)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1支(11人)市级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建成了6支(122人)县级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和6支(32人)县级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市、县(市、区)疾控局全部成立运行,疾控和监督机构全部完成了整合重组。市、县(市、区)疾控中心应急指挥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实现了与国家、省互联互通,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部署基本完成,信息平台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了公共卫生科,疾控能力建设有效提升,为疾控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疾病预防控制成果显著。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保持低流行水平,新冠等传染病疫情防控成果继续巩固。高效处置多起由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局部聚集性疫情。免疫规划稳步推进,有效筑牢了全民免疫屏障,进一步夯实了传染病防控基础。
公共卫生干预持续增强。加大地方病、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环境卫生等监测频次,分类落实疾病源头防控措施,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卫生应急队伍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了4支(85人)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1支(11人)市级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建成了6支(122人)县级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和6支(32人)县级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