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优化办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文章字数:698
本报讯(记者 刘淑花)近年来,我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不断优化办学管理,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市教育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市进一步加大优质资源供给,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创新路径,按照“优质学校+乡镇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思路,构建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45所城乡共同体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辐射。发挥教研支撑作用,不断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城乡联动教研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式教研等制度,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研体系。加快教育专网和数字校园达标学校的建设步伐,“十四五”期间全市投入3717万元为89所学校购置计算机290台、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453套,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数字鸿沟。积极探索“AI+教育”应用场景,举办AI大模型助力智慧教育研讨会,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在办公、教学评价、个性化学习、课堂改革中的应用案例,累计培训校长、教师300余人次。全面培养学生发展,严格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严格作业与考试管理,出台作业公示制度,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并禁止学校超标超纲考试,严控考试频次和排名公布,避免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全市中小学实施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的课后服务,服务内容以兴趣拓展为主,包括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社团活动,严禁利用课后时间补课或讲授新课。此外,强化监督与家校协同,设立投诉举报机制,严查违规补课、强制收费等行为,并通过家长会、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政策,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学业压力。
我市进一步加大优质资源供给,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创新路径,按照“优质学校+乡镇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思路,构建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45所城乡共同体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辐射。发挥教研支撑作用,不断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城乡联动教研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式教研等制度,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研体系。加快教育专网和数字校园达标学校的建设步伐,“十四五”期间全市投入3717万元为89所学校购置计算机290台、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453套,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数字鸿沟。积极探索“AI+教育”应用场景,举办AI大模型助力智慧教育研讨会,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在办公、教学评价、个性化学习、课堂改革中的应用案例,累计培训校长、教师300余人次。全面培养学生发展,严格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严格作业与考试管理,出台作业公示制度,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并禁止学校超标超纲考试,严控考试频次和排名公布,避免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全市中小学实施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的课后服务,服务内容以兴趣拓展为主,包括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社团活动,严禁利用课后时间补课或讲授新课。此外,强化监督与家校协同,设立投诉举报机制,严查违规补课、强制收费等行为,并通过家长会、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政策,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学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