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向东:焊花闪耀匠心燃亮璀璨人生
文章字数:4510
铭刻
他是焊枪下绽放的星辰,弧光闪烁间,将青春熔铸进每一道严丝合缝的焊缝。从黄土地走出的农民工到业界公认的“免检焊工”,再到闪耀全国的“金牌焊工”、焊接专家,贾向东的足迹踏出了一条由汗水与执着铺就的传奇之路。他的荣光并非源于起点,而是根植于将焊接视为毕生事业的热忱。年仅27岁的他便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两度在人民大会堂接过至高荣誉、两次获得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时代工匠。
初出茅庐,从送水工到合格焊工
时间回到2000年夏天。青年时期的贾向东背上行囊,踏入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阳城项目部大门,成为一名送水工。
“对于拥有上千人的项目部来说,水是生命线。每天几十桶,每桶19公斤,这就是我的任务。”刚开始,贾向东提起第一桶水尚觉轻松,可几十桶下来,手臂像灌了铅、双脚像踩了棉花,几天光景,手心磨出了水泡,肩膀磨破的皮肉火辣辣地疼。那年,他才17岁。
2002年,一个转机点亮希望。
得知三叔所在的工地招聘焊工,贾向东心潮澎湃,第一时间去报名。在焊工培训班,他将师傅的每个动作都刻进脑子里。焊接时,炙热的火花四处飞溅,刺眼的光芒让他的眼睛涩痛模糊。然而,苦楚浇不灭热情。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他一项项地练;站、仰、蹲、趴,他一招一式地学。培训期间,他永远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别人休息时,他仍蹲在车间,反复拿自己歪歪扭扭的焊缝与师傅笔直均匀的焊缝进行对比,琢磨差距、寻找窍门。汗水终不负,他成了班上成长最快、成绩最优的学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正式披上焊工“战袍”,成为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的焊工,随后便被派往河南周口电厂项目。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不仅是贾向东的座右铭,更是他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投身项目、勤学苦练、钻研技术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在周口电厂,他一干就是一年半。锅炉钢架成了他的“战场”。他每天“钉”在上面十几个小时,虽然防护服、面罩佩戴齐全,但是弧光仍常常刺透屏障,将双眼灼得又红又肿,泪流不止。盛夏酷暑,他必须裹上密不透风且厚重的防护服,脸上是电弧的炙烤,背上是太阳的暴晒,汗水如瀑,日日如同“蒸桑拿”。最考验意志的莫过于仰面焊接盖面,滚烫的焊渣如熔岩雨点般落下,穿透工服,灼烫肌肤。为确保整条焊缝浑然一体、不留瑕疵,寒冬腊月,他依然趴在冰冷的钢架上进行焊接,不能停歇,因为一个停顿就会多一个接头、留下一处潜在的隐患。贾向东深知,每一条焊口都关乎电厂未来的安全,将每一道缝隙焊接得完美是焊工刻入骨髓的天职与使命。
如今,贾向东的手掌、手臂、小腿上有大大小小的伤疤,如同勋章赫然在目,他早已记不清这些伤疤源于何时。19岁就投身焊工行业的贾向东已被膝盖隐痛困扰多年,他说:“这是我的工作,要么不干,要干就得干好。”
2004年,贾向东凭借过硬的技艺和对自我严苛的要求,取得高压焊工资格证书。这本是别人要花3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跨越的门槛,他仅用了两年。
勇攀高峰,从优秀焊工到各级技能竞赛第一名
2005年11月,山西省地电系统举办焊工比赛,贾向东与3位同伴踏上了赛场。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场大赛。踏入赛场,人声鼎沸,焊光刺目,轮到我上场时,手心直冒冷汗。”贾向东回忆道。
赛场上,焊枪挥舞,弧光闪烁。突然,贾向东的焊条死死地粘在工件上,怎么也拉不开。他赶紧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调整状态。然后,他慢慢地冷静下来,完全沉浸在那片飞溅的蓝色火花中,屏息凝神,一气呵成。当最后一道焊缝完美收尾时,他才如释重负地长长舒了一口气。得知自己摘得桂冠时,他激动不已。
这枚沉甸甸的金牌,不仅是对他技术的肯定,更像是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焊工之路,更点燃了他向更高、更广舞台进发的雄心。
三伏天里的技能“淬火”。时间回到2006年7月,山西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战鼓擂响,年仅23岁的贾向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就是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有力的诠释。贾向东凭借过硬的实力力压群雄,荣誉接踵而至:2006年12月,贾向东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三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未能踏入大学校门,曾是贾向东心底的遗憾。他未曾想到,工作8年后,命运会为他打开另一扇门——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上大学。
2009年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贾向东回到公司,恰逢同事们正为山西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厉兵秣马,他心中那簇不服输的火苗再次燃起,主动请缨参赛。那时距离比赛只有10天……
他在培训中心争分夺秒地练习,省赛上只拿到第9名。但他不气馁,依然每天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训练场。当省总工会通知前10名参加全国赛集训时,他投入了更加疯狂的训练,最终以集训第一名的成绩昂首挺进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那场全国顶尖焊工的巅峰对决中,他一路过关斩将,勇夺焊接工种亚军,刷新了当时山西省焊工在全国大赛中的最佳战绩,荣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同年,贾向东昂首阔步,第一次登上了神圣的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的领奖台。
高光时刻,从技术能手到两次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3年春天,中华全国总工会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精心组织了一场汇聚全国劳模代表的座谈会。从31个省(区、市)各条战线、各个时期、各行各业挑选出65位杰出的劳动模范代表齐聚北京。
贾向东坦言,获得至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还得从2012年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说起。
那场巅峰对决,贾向东和师弟李倩顶着压力“逆袭”,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他们分别获得大赛的冠亚军,并联手助力我省拿下大赛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作为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80后”技术工人代表,贾向东凭借精湛技艺勇夺桂冠,并因此被评为全国劳模。在山西省总工会的推荐下,2013年4月,肩负着荣誉与使命,他踏上了赴京参会之路。
那时的贾向东心中充满期待,却未曾预料到一份巨大的惊喜正在等着他。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4月28日早上,步入会场后,贾向东看到那些曾经在电视上仰望的身影--袁隆平、张柏楠等顶尖科学家与劳模都近在咫尺——异常激动。
按照安排,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劳模代表并合影。代表们列队肃立,忽然,会场左侧门开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了进来!总书记面带亲切的笑容,逐一同劳模代表握手。
当总书记温暖有力的手伸到贾向东面前时,他连忙双手紧紧握住!
“那份紧张与激动,至今记忆犹新,每次回想起来都心潮澎湃。握着总书记的手,千言万语涌到嘴边,却不知从何说起。”贾向东动情地描述着那永生难忘的瞬间。
在随后举行的“共话中国梦”座谈会上,这份激动化作了更深沉的动力。贾向东被安排在总书记斜对面的位置,并作为9位发言代表之一进行汇报。
沉浸在深深回忆中的贾向东坚定地说:“做一名好工人,为企业的发展、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是我永远的梦想。”
农民工也可以有梦想,农民工更可以梦想成真!只要脚踏实地,追求卓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贾向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千千万万的工友传递着信念:“脚踏实地,追求卓越,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伟大中国梦的筑梦者!”
这份信念的力量,在同年的秋天再次得到印证。
2013年秋,贾向东第二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这年9月26日,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我因敬业奉献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作为获奖代表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贾向东回忆道,“当习近平总书记步入会场接见我们时,那份熟悉的激动与自豪感再次充盈心间。这也是对我莫大的肯定,激励我步履不停,勇毅前行。”
开拓创新,从焊接专家到成为“职工代言人”
贾向东十年磨一剑,凭借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如磐石般坚定的敬业精神,在焊枪与钢铁的碰撞声中,淬炼成技术超群的高压焊工、焊接高级技师、焊接专家。
国家重点工程——大唐神头第二发电厂二期、阳城发电厂二期、同塔山电厂等工程,都留下了他精雕细琢的印记。他完成的焊口总量相当于独自焊出了一座60万千瓦火电厂锅炉的高压焊口!更令人惊叹的是焊口一次受检合格率和优良率双双高达99%,铸就了“信得过焊工、免检焊工”的金字招牌。从公司、朔州市到山西省乃至更广阔的赛场,他屡次代表出征、摘金夺银,闪耀着产业工人的荣光。
谈及成长,贾向东心中刻着一位引路人——师傅范如杞。
“师傅是真正的‘焊界泰斗’,20世纪80年代,就曾在全国焊工大赛中勇夺季军。当时他是培训中心主任,我有幸得到师傅的指导。”贾向东回忆道,“师傅的严苛要求、工匠品格,促使我在技术上一直执着追求,精益求精。”
薪火相传,贾向东也从徒弟成长为师傅。
张磊、冯彩平……都是他倾注心血培养的栋梁。十余年间,昔日的焊工学徒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而他培养出的技能人才也纷纷在全国大赛舞台上崭露头角。
贾向东带徒弟讲究的是“真功夫”和“大格局”。
张磊在师傅贾向东的指导下,在山西省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然而,在全国比赛选拔赛中的失误让张磊陷入低谷。贾向东的鼓励如春风化雨:“胜败乃常事,我也有过失误。失败是金,总结经验,下次赢回来!”
2018年,张磊再次冲击省赛。距离赛前一个星期,贾向东专程从外地赶回,对着徒弟的练习焊接试板“望闻问切”,精准指出问题,亲手演示调整手法,让焊缝更加完美。这份严谨与一丝不苟贯穿贾向东“传帮带”的每一个日夜。
最终,张磊再次夺得山西省桂冠,挺进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并斩获第五名的佳绩。
贾向东和徒弟张磊在人社部和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其家乡大同市天镇县打造了“北方好焊”焊工技能品牌,每年培训输出焊工500人次以上,真正帮助一批产业工人靠技能增加收入,以技能改变命运,成为堂堂正正的“北方好汉”。
冯彩平是贾向东慧眼识珠的另一颗明星。在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如今,冯彩平在山西省粮食技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将师傅的“传帮带”精神薪火相传。他教出的学生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一名学生还获得了山西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
贾向东奔走于全国各地职业院校、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每到一处,讲台授课和现场实操并举,一道焊缝展示多种不同操作手法,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操作技巧倾囊相授,只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听他授课的技工们也屡屡成为各级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者。
2014年6月,贾向东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担任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走上了管理岗位。2016年2月23日,对贾向东来说是一个特别难忘的日子。这天,他当选山西省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常委。这样的“特殊身份”为他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履职平台。
他关注到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问题,在各种场合为工人群体特别是技术工人呼吁,努力为产业工人争取尊重与回报。
2017年,因企业改革,贾向东调至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担任承包项目经理。面对全新的总承包项目管理、市场开发等领域,他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力和适应力,广泛拓展与企业转型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与实际工作充分结合,取得了良好成绩,赢得了业主、监理和现场人员的一致赞誉。
2018年1月,贾向东的身份再次升华——当选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深知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次调研、代表联络站接待,他都用心倾听群众呼声与企业困难,竭力当好桥梁纽带,推动问题解决。2020年,贾向东荣膺“2019工匠中国年度十大国匠”称号。
面对荣誉,他初心依旧。
他是焊枪下绽放的星辰,弧光闪烁间,将青春熔铸进每一道严丝合缝的焊缝。从黄土地走出的农民工到业界公认的“免检焊工”,再到闪耀全国的“金牌焊工”、焊接专家,贾向东的足迹踏出了一条由汗水与执着铺就的传奇之路。他的荣光并非源于起点,而是根植于将焊接视为毕生事业的热忱。年仅27岁的他便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两度在人民大会堂接过至高荣誉、两次获得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时代工匠。
初出茅庐,从送水工到合格焊工
时间回到2000年夏天。青年时期的贾向东背上行囊,踏入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阳城项目部大门,成为一名送水工。
“对于拥有上千人的项目部来说,水是生命线。每天几十桶,每桶19公斤,这就是我的任务。”刚开始,贾向东提起第一桶水尚觉轻松,可几十桶下来,手臂像灌了铅、双脚像踩了棉花,几天光景,手心磨出了水泡,肩膀磨破的皮肉火辣辣地疼。那年,他才17岁。
2002年,一个转机点亮希望。
得知三叔所在的工地招聘焊工,贾向东心潮澎湃,第一时间去报名。在焊工培训班,他将师傅的每个动作都刻进脑子里。焊接时,炙热的火花四处飞溅,刺眼的光芒让他的眼睛涩痛模糊。然而,苦楚浇不灭热情。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他一项项地练;站、仰、蹲、趴,他一招一式地学。培训期间,他永远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别人休息时,他仍蹲在车间,反复拿自己歪歪扭扭的焊缝与师傅笔直均匀的焊缝进行对比,琢磨差距、寻找窍门。汗水终不负,他成了班上成长最快、成绩最优的学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正式披上焊工“战袍”,成为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的焊工,随后便被派往河南周口电厂项目。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不仅是贾向东的座右铭,更是他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投身项目、勤学苦练、钻研技术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在周口电厂,他一干就是一年半。锅炉钢架成了他的“战场”。他每天“钉”在上面十几个小时,虽然防护服、面罩佩戴齐全,但是弧光仍常常刺透屏障,将双眼灼得又红又肿,泪流不止。盛夏酷暑,他必须裹上密不透风且厚重的防护服,脸上是电弧的炙烤,背上是太阳的暴晒,汗水如瀑,日日如同“蒸桑拿”。最考验意志的莫过于仰面焊接盖面,滚烫的焊渣如熔岩雨点般落下,穿透工服,灼烫肌肤。为确保整条焊缝浑然一体、不留瑕疵,寒冬腊月,他依然趴在冰冷的钢架上进行焊接,不能停歇,因为一个停顿就会多一个接头、留下一处潜在的隐患。贾向东深知,每一条焊口都关乎电厂未来的安全,将每一道缝隙焊接得完美是焊工刻入骨髓的天职与使命。
如今,贾向东的手掌、手臂、小腿上有大大小小的伤疤,如同勋章赫然在目,他早已记不清这些伤疤源于何时。19岁就投身焊工行业的贾向东已被膝盖隐痛困扰多年,他说:“这是我的工作,要么不干,要干就得干好。”
2004年,贾向东凭借过硬的技艺和对自我严苛的要求,取得高压焊工资格证书。这本是别人要花3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跨越的门槛,他仅用了两年。
勇攀高峰,从优秀焊工到各级技能竞赛第一名
2005年11月,山西省地电系统举办焊工比赛,贾向东与3位同伴踏上了赛场。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场大赛。踏入赛场,人声鼎沸,焊光刺目,轮到我上场时,手心直冒冷汗。”贾向东回忆道。
赛场上,焊枪挥舞,弧光闪烁。突然,贾向东的焊条死死地粘在工件上,怎么也拉不开。他赶紧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调整状态。然后,他慢慢地冷静下来,完全沉浸在那片飞溅的蓝色火花中,屏息凝神,一气呵成。当最后一道焊缝完美收尾时,他才如释重负地长长舒了一口气。得知自己摘得桂冠时,他激动不已。
这枚沉甸甸的金牌,不仅是对他技术的肯定,更像是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焊工之路,更点燃了他向更高、更广舞台进发的雄心。
三伏天里的技能“淬火”。时间回到2006年7月,山西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战鼓擂响,年仅23岁的贾向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就是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有力的诠释。贾向东凭借过硬的实力力压群雄,荣誉接踵而至:2006年12月,贾向东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三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未能踏入大学校门,曾是贾向东心底的遗憾。他未曾想到,工作8年后,命运会为他打开另一扇门——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上大学。
2009年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贾向东回到公司,恰逢同事们正为山西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厉兵秣马,他心中那簇不服输的火苗再次燃起,主动请缨参赛。那时距离比赛只有10天……
他在培训中心争分夺秒地练习,省赛上只拿到第9名。但他不气馁,依然每天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训练场。当省总工会通知前10名参加全国赛集训时,他投入了更加疯狂的训练,最终以集训第一名的成绩昂首挺进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那场全国顶尖焊工的巅峰对决中,他一路过关斩将,勇夺焊接工种亚军,刷新了当时山西省焊工在全国大赛中的最佳战绩,荣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同年,贾向东昂首阔步,第一次登上了神圣的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的领奖台。
高光时刻,从技术能手到两次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3年春天,中华全国总工会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精心组织了一场汇聚全国劳模代表的座谈会。从31个省(区、市)各条战线、各个时期、各行各业挑选出65位杰出的劳动模范代表齐聚北京。
贾向东坦言,获得至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还得从2012年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说起。
那场巅峰对决,贾向东和师弟李倩顶着压力“逆袭”,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他们分别获得大赛的冠亚军,并联手助力我省拿下大赛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作为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80后”技术工人代表,贾向东凭借精湛技艺勇夺桂冠,并因此被评为全国劳模。在山西省总工会的推荐下,2013年4月,肩负着荣誉与使命,他踏上了赴京参会之路。
那时的贾向东心中充满期待,却未曾预料到一份巨大的惊喜正在等着他。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4月28日早上,步入会场后,贾向东看到那些曾经在电视上仰望的身影--袁隆平、张柏楠等顶尖科学家与劳模都近在咫尺——异常激动。
按照安排,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劳模代表并合影。代表们列队肃立,忽然,会场左侧门开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了进来!总书记面带亲切的笑容,逐一同劳模代表握手。
当总书记温暖有力的手伸到贾向东面前时,他连忙双手紧紧握住!
“那份紧张与激动,至今记忆犹新,每次回想起来都心潮澎湃。握着总书记的手,千言万语涌到嘴边,却不知从何说起。”贾向东动情地描述着那永生难忘的瞬间。
在随后举行的“共话中国梦”座谈会上,这份激动化作了更深沉的动力。贾向东被安排在总书记斜对面的位置,并作为9位发言代表之一进行汇报。
沉浸在深深回忆中的贾向东坚定地说:“做一名好工人,为企业的发展、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是我永远的梦想。”
农民工也可以有梦想,农民工更可以梦想成真!只要脚踏实地,追求卓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贾向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千千万万的工友传递着信念:“脚踏实地,追求卓越,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伟大中国梦的筑梦者!”
这份信念的力量,在同年的秋天再次得到印证。
2013年秋,贾向东第二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这年9月26日,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我因敬业奉献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作为获奖代表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贾向东回忆道,“当习近平总书记步入会场接见我们时,那份熟悉的激动与自豪感再次充盈心间。这也是对我莫大的肯定,激励我步履不停,勇毅前行。”
开拓创新,从焊接专家到成为“职工代言人”
贾向东十年磨一剑,凭借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如磐石般坚定的敬业精神,在焊枪与钢铁的碰撞声中,淬炼成技术超群的高压焊工、焊接高级技师、焊接专家。
国家重点工程——大唐神头第二发电厂二期、阳城发电厂二期、同塔山电厂等工程,都留下了他精雕细琢的印记。他完成的焊口总量相当于独自焊出了一座60万千瓦火电厂锅炉的高压焊口!更令人惊叹的是焊口一次受检合格率和优良率双双高达99%,铸就了“信得过焊工、免检焊工”的金字招牌。从公司、朔州市到山西省乃至更广阔的赛场,他屡次代表出征、摘金夺银,闪耀着产业工人的荣光。
谈及成长,贾向东心中刻着一位引路人——师傅范如杞。
“师傅是真正的‘焊界泰斗’,20世纪80年代,就曾在全国焊工大赛中勇夺季军。当时他是培训中心主任,我有幸得到师傅的指导。”贾向东回忆道,“师傅的严苛要求、工匠品格,促使我在技术上一直执着追求,精益求精。”
薪火相传,贾向东也从徒弟成长为师傅。
张磊、冯彩平……都是他倾注心血培养的栋梁。十余年间,昔日的焊工学徒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而他培养出的技能人才也纷纷在全国大赛舞台上崭露头角。
贾向东带徒弟讲究的是“真功夫”和“大格局”。
张磊在师傅贾向东的指导下,在山西省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然而,在全国比赛选拔赛中的失误让张磊陷入低谷。贾向东的鼓励如春风化雨:“胜败乃常事,我也有过失误。失败是金,总结经验,下次赢回来!”
2018年,张磊再次冲击省赛。距离赛前一个星期,贾向东专程从外地赶回,对着徒弟的练习焊接试板“望闻问切”,精准指出问题,亲手演示调整手法,让焊缝更加完美。这份严谨与一丝不苟贯穿贾向东“传帮带”的每一个日夜。
最终,张磊再次夺得山西省桂冠,挺进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并斩获第五名的佳绩。
贾向东和徒弟张磊在人社部和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其家乡大同市天镇县打造了“北方好焊”焊工技能品牌,每年培训输出焊工500人次以上,真正帮助一批产业工人靠技能增加收入,以技能改变命运,成为堂堂正正的“北方好汉”。
冯彩平是贾向东慧眼识珠的另一颗明星。在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如今,冯彩平在山西省粮食技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将师傅的“传帮带”精神薪火相传。他教出的学生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一名学生还获得了山西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
贾向东奔走于全国各地职业院校、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每到一处,讲台授课和现场实操并举,一道焊缝展示多种不同操作手法,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操作技巧倾囊相授,只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听他授课的技工们也屡屡成为各级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者。
2014年6月,贾向东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担任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走上了管理岗位。2016年2月23日,对贾向东来说是一个特别难忘的日子。这天,他当选山西省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常委。这样的“特殊身份”为他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履职平台。
他关注到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问题,在各种场合为工人群体特别是技术工人呼吁,努力为产业工人争取尊重与回报。
2017年,因企业改革,贾向东调至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担任承包项目经理。面对全新的总承包项目管理、市场开发等领域,他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力和适应力,广泛拓展与企业转型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与实际工作充分结合,取得了良好成绩,赢得了业主、监理和现场人员的一致赞誉。
2018年1月,贾向东的身份再次升华——当选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深知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次调研、代表联络站接待,他都用心倾听群众呼声与企业困难,竭力当好桥梁纽带,推动问题解决。2020年,贾向东荣膺“2019工匠中国年度十大国匠”称号。
面对荣誉,他初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