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采收忙绘就好“丰”景
文章字数:427
本报讯(记者孙权 符烨邦 朱怡)金秋时节,“丰”景无限。眼下,朔城区窑子头乡种植的圆白菜喜获丰收,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也充盈了菜农的“钱袋子”。
走进窑子头乡裕民村的大田,放眼望去,一颗颗圆白菜长势喜人,整齐地在地里静候采摘。来自附近的村民趁着晴好天气,穿梭在田间地头,砍菜、精拣、打包,一片繁忙景象。该村村民武来友说:“我常年都在这里做营生,一天工作8个小时左右,每天能挣160多元。大概10天左右结一次工资,这里活不重,离家也近,确实不错。”
近年来,朔城区窑子头乡充分发挥良田资源优势,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特色种植,让土地效益实现最大化,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中,裕民村就是窑子头乡发展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当地种植户因地制宜把产业做得“有声有色”。裕民村圆白菜种植基地负责人郝利兵介绍说:“我们是从5月底开始种植的,大概100天左右就能上市销售,平均亩产能达到9000斤左右,产值每亩能达到4500多元,主要销往周边城市以及当地的学校食堂、超市、菜市场等地。”
走进窑子头乡裕民村的大田,放眼望去,一颗颗圆白菜长势喜人,整齐地在地里静候采摘。来自附近的村民趁着晴好天气,穿梭在田间地头,砍菜、精拣、打包,一片繁忙景象。该村村民武来友说:“我常年都在这里做营生,一天工作8个小时左右,每天能挣160多元。大概10天左右结一次工资,这里活不重,离家也近,确实不错。”
近年来,朔城区窑子头乡充分发挥良田资源优势,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特色种植,让土地效益实现最大化,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中,裕民村就是窑子头乡发展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当地种植户因地制宜把产业做得“有声有色”。裕民村圆白菜种植基地负责人郝利兵介绍说:“我们是从5月底开始种植的,大概100天左右就能上市销售,平均亩产能达到9000斤左右,产值每亩能达到4500多元,主要销往周边城市以及当地的学校食堂、超市、菜市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