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月饼情结
●赵振华
文章字数:2116
  中秋节前,每天上下班,走在熟悉的马路上,闻着道路两旁店里飘出的月饼味,月饼情结油然而生。
  小时过中秋,最渴望吃上月饼。那年,父母住在村里。村里还没承揽打月饼的商家,想打月饼只得去县城。母亲为了却我们弟兄四个能吃上月饼的心愿,过节前几天早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早上,大地还处于沉睡之中,她就和左邻右舍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驮着打月饼的材料,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为的是排队排在前面,好在夕阳西下之前,月饼出炉,早点回家。而我们四个“馋猫儿”早已站在街门口,望眼欲穿。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甜丝丝的月饼让我们大饱口福,香喷喷的月饼让我们口齿留香,感觉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而累了一天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如愿以偿,满身疲惫早已抛之九霄云外……
  到了中秋之夜,月亮圆又亮,圆似玉盘,亮如明镜,周围的云被照得清晰可见。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大地被照得如同白昼。母亲负责供奉月亮,瓜果月饼端出,放在院子正中,焚香磕头跪拜。父亲负责用二胡独奏董文华演唱的《十五的月亮》,我和妹妹把枕巾当舞具,伴着悠扬的二胡声扭秧歌,欢声笑语传遍了小院。明月散去,我们仍意犹未尽。吃着又甜又香的月饼,伴着父母浓浓的爱,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只是年幼无知的我们,光享受着月饼的美味,却忽略了母亲的辛劳。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世上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最关心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父母。
  后来,我长大了,到外地上大学了。令我万分感动的是,每逢中秋之时,母亲便把提前做好的月饼打包好,让父亲千里迢迢给我送到学校,他不顾舟车劳顿,见了面先催促我尝尝好吃不好吃。我总会小心翼翼地剥开被油浸透了的包装纸,轻轻地舔一下,再慢慢地吃一口。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望着眼前的爹,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这哪里是月饼?分明是父母爱女之心,它比山高、比海深……每每此时,父亲还吩咐我给舍友们品尝,他的以礼待人赢得舍友们啧啧称赞,她们也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他。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亲虽为公务人员,但我血液里流淌的仍是农村人拥有的淳朴善良,有傲骨无傲气。当年毕业回老家找对象时,介绍者多,但父母一直遵循门当户对,不敢高攀,唯恐我到了对方家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经过千挑万选,决定找一同行——平凡的人民教师。23岁那年,我结婚了,按老家的风俗,结婚首年中秋节,婆家要给妈家丰厚的礼物。我们既不和城里人攀比,也不比村里人寒酸,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我知道父亲最爱吃甜食,尤其喜欢吃月饼,所以,月饼是必不可少的,所选品种也是父亲喜欢的。这时候,父亲总会倒上一杯开水,把月饼分开两半,边吃边喝水,吃起来细嚼慢咽,喝起来慢条斯理,等月饼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总能协调一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后来父亲患重病住院了。那年中秋节,我去省城医院看望父亲,他因我的到来,情绪比往日略好,脸上泛起几分笑容,眉头露出几分喜悦,虽不能说话,但还用手势吩咐母亲给我做些我喜欢吃的。因他喉咙里咽不下粗糙的食物,母亲便用榨汁机把月饼榨碎和水和在一块弄成流食给他喂下,其实这样,对月饼的味道全然不知。他用手比划着,干瘪的嘴唇只是一张一翕说不出话,失望的眼神让人揪心。谁没亲临现场,也就不会身同感受,这催人泪下的场面,似一幅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直到永远。
  从那时起,我再也没见到过父亲吃月饼,从那年起,母亲再也没买过月饼。父亲最终抵抗不过病魔。十年前,他一个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从此,忧伤由此产生了,思念也由此随之而来。每到他的“节日”,我们祭拜他时,所带供品,必有月饼。每逢中秋,我在吃着美味的月饼的同时,却有万般惆怅,我常常仰望圆月,心中遐想万千:广寒宫里嫦娥怀抱玉兔俯视人间,嫦娥定是思念后羿。天上如是,人间何尝不是?我的父亲,今夜谁来陪?
  父亲走后,母亲孑然一身。每逢中秋,我们姊妹三人买上月饼去看望她时,母亲总会感慨地说:“要是你爸在,也能和我们一块赏月吃月饼……”说着便哽咽了,此时,我们的心沉重如石,父亲的过早离去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思念。母亲便拿出父亲生前的照片,在照片前摆放上各种月饼,这种祭拜方式除了因为父亲爱吃月饼,更主要的是思念绵绵无绝期。
  命运总是和人作对,我们总以为母亲一直会享受天伦之乐,可一场意想不到的病却夺去了她的生命,母亲也离开我们两年了。想想母亲在时,我们姊妹们还围在母亲身边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而此时,我们只有在梦中和母亲相见。近日,母亲更是频来入梦,我和二妹、三妹说起,她们亦是,我们又是一阵唏嘘,最爱我们的父母已不在,买好的月饼已无法送出,无法尽女儿孝心,心中的失落、沉重再次吞噬整颗心。
  母亲虽不在,但我2019年满怀真情写的那篇《那年母亲打月饼》仍在,许多事模糊不清,唯有文字可以留住曾经走过的岁月。此文已连续三年被录选为许多地方考试的现代文阅读题,母亲的故事已被无数学生读到,我曾想过:学生们做着那一道道创新题,能否理解自己父母对儿女的那种无私的爱,这种爱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如今,又是一年中秋节,超市里各种显眼位置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月饼。可在我心中,儿时吃月饼的那种香甜,那种快乐,再也寻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