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右玉县:小小沙棘果串起产业振兴链
文章字数:1028
  本报讯(记者 罗文平 张小菊 李子宣)深秋时节,寒意渐浓。漫山遍野的植被褪去青绿,层林尽染。大片大片的成熟沙棘,将山坡沟壑染成了橘黄色。右玉县作为全国沙棘产业建设重点县,紧盯“小沙棘、大产业、优生态、促振兴”的目标,积极探索发展沙棘深加工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右玉县蓝天沙棘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正在将当日采摘的新鲜沙棘连枝带果一起进入流态式超低温冷冻隧道,经过低温形成冻果后,再进入沙棘果汁、沙棘油提取生产车间,进行深加工,而分离出的枝叶也不会浪费,打碎成渣后可作为饲料再利用,实现沙棘资源的全链条高效利用。
  临近傍晚,右玉县蓝天沙棘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内分外热闹,农户们驾驶着三轮车、小型卡车赶来,车厢里满载着当天采收的新鲜沙棘。每年在9月底,右玉县就迎来了沙棘的采收季,也是当地农户的增收季。沙棘企业会集中储备沙棘原料,为全年生产打下基础,也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农户吕春喜介绍说:“每年赶9月份开始采,采到10月底,收益也可以的,一天我那边能挣200多300来块钱。”另一位农户闫巧生说:“剪的时候我们就拿小剪子,拿小剪子剪小枝,为了下一年还结沙棘,每天能弄一车,一车1000多斤,沙棘长得不错,挺好的沙棘。”
  沙棘,这一被列为“药食同源”的宝藏植物,从果实到枝叶,浑身都是宝。它既是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的生态林,又是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果,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牧渔业等多个领域。如今的右玉,每年沙棘果采摘量约8000吨,培育起12家沙棘加工企业,开发出沙棘油、沙棘酒、沙棘酵素、沙棘罐头等琳琅满目的产品,让“生态优势”实实在在转化成了“产业优势”。该公司总经理任凡说:“这两天每天有180到200来辆车,每年能收购3000多吨果,有一部分卖给相关饮料厂,一部分是自己销售了,自己做了沙棘饮料、沙棘罐头等10来个品种,我们还出售一部分冷冻精品果,出售在饭店,主要是大同的、朔州的,还有呼市的、太原的,今年收成不错,因为雨水长,颗粒挺大。”
  作为全国30个沙棘产业建设重点县之一,右玉县一边持续扩大沙棘种植面积、筑牢生态屏障,一边不断延伸沙棘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沙棘产业从单一种植走向多元加工,从生态防护升级为生态经济,从地方特产到走向省外的“网红产品”,成为带动地方发展、惠及万千群众的“绿色名片”。内蒙古客商王鑫说:“我是来自内蒙古丰镇市的,经常在这边旅游,看到这个产品,我们当地没有,就想把它带到我们当地去做一个推销和推广,因为它口感好,所以我们就想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