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意象
文章字数:1138
一直觉得,芦苇,是一种意象美的植物。它高高地长在水边,披着一身青碧或是苍黄,风来时俯仰有致,竟如有了性灵一般。
说起芦苇,给我的第一重意象便是关乎爱情的。昔时读《本草纲目》,见其中记初生芦苇为“蒹”,未开花时为“芦”,花后结实乃为“苇”。原来这寻常草木,竟被先民写入第一首情诗之中。两千余年前的秋水之畔,有人望见伊人身影,隔着一片苍苍蒹葭,写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句子。即便是后世的大诗人,面对这首直白而深情的诗歌,也不免要谦卑垂首。诗中那人隔着芦苇苍苍白雾茫茫,虽道阻且长,却仍怀着一腔热切,溯游从之。几千年之后,我们犹能从中感受到那份可望不可即的恋慕。诗中并无怨怼,连忧伤也是极淡的,仿佛为所爱之人吟唱这样一首情诗,爱情便已经完成了,温柔敦厚,清纯洁白,无怨无尤。
芦苇给我的第二重意象,则是关乎思想的。法兰西的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初读此语,便觉得惊艳。以芦苇喻人,道出了生命的脆弱与渺小。水边的芦苇,看似柔弱,实则坚忍;看似卑微,却自有一股倔强之气。它扎根于沼泽水岸,粗壮的根茎在污泥中四处延伸,托出两三米高的挺拔茎秆,生出风中摇曳的绿叶,最终开出如云团般的芦花。它们面对荒滩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面对四时更替、流年轮转,始终沉默而坦然。谁又能说,这是一种没有思想的植物呢?它在风中低语时,或许正在与天地对话。
芦苇给我的第三重意象,最为切身,便是乡愁了。所有的植物,大约都是大地的乡愁吧。而芦苇,尤其是其中最能动人心魄的一种。每乘火车远行,从窗口偶见江畔芦苇,青青苇叶随江风轻拂,虽只是倏忽而过,明明是异乡风物,心中却总会浮起“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家园之感。今年秋天,和朋友驱车去查干湖,我们一起来到湿地的芦苇荡。正是芦苇开花的季节,只见大片大片的芦苇,开出皎洁如雪的芦花,远远望去,像起伏的浪涛,又像漂浮的云朵,美得让人忧愁。我的家乡离查干湖并不遥远,却无这般广阔的芦苇荡。然而看到这云海般的芦花在风里飘飘摇摇,我心里便涌上千丝万缕的乡愁,只觉得此情此景,似乎在梦里见过,或是在前世见过,在熟悉和亲切中掺杂着恋恋不舍的酸楚。
原定午饭后回返,朋友却笑着对我说:“既然来了,我们不妨再等一等,到傍晚再走。”我很快明白了他的用意。及至傍晚时分,晚霞染红天际,原本洁白的芦花被霞光浸透,化作绚烂的金红,宛如随风蔓延的火苗,在辽阔的湿地之上与高旷的天空之下熊熊燃烧。我和朋友立于其间,在久久的沉默中,眼眶竟然蓄满了泪水。
芦苇之美,大抵如此。它既是爱情的诗篇,又是思想的喻物,更是乡愁的载体。在这苍茫天地间,它自生自长,自开自落,却承载了人类最深沉的情感。每见芦苇摇曳,便觉人间有情,万物有灵,纵使生命如芦苇般脆弱,亦因有了这些意象而变得坚韧而丰盈。
说起芦苇,给我的第一重意象便是关乎爱情的。昔时读《本草纲目》,见其中记初生芦苇为“蒹”,未开花时为“芦”,花后结实乃为“苇”。原来这寻常草木,竟被先民写入第一首情诗之中。两千余年前的秋水之畔,有人望见伊人身影,隔着一片苍苍蒹葭,写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句子。即便是后世的大诗人,面对这首直白而深情的诗歌,也不免要谦卑垂首。诗中那人隔着芦苇苍苍白雾茫茫,虽道阻且长,却仍怀着一腔热切,溯游从之。几千年之后,我们犹能从中感受到那份可望不可即的恋慕。诗中并无怨怼,连忧伤也是极淡的,仿佛为所爱之人吟唱这样一首情诗,爱情便已经完成了,温柔敦厚,清纯洁白,无怨无尤。
芦苇给我的第二重意象,则是关乎思想的。法兰西的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初读此语,便觉得惊艳。以芦苇喻人,道出了生命的脆弱与渺小。水边的芦苇,看似柔弱,实则坚忍;看似卑微,却自有一股倔强之气。它扎根于沼泽水岸,粗壮的根茎在污泥中四处延伸,托出两三米高的挺拔茎秆,生出风中摇曳的绿叶,最终开出如云团般的芦花。它们面对荒滩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面对四时更替、流年轮转,始终沉默而坦然。谁又能说,这是一种没有思想的植物呢?它在风中低语时,或许正在与天地对话。
芦苇给我的第三重意象,最为切身,便是乡愁了。所有的植物,大约都是大地的乡愁吧。而芦苇,尤其是其中最能动人心魄的一种。每乘火车远行,从窗口偶见江畔芦苇,青青苇叶随江风轻拂,虽只是倏忽而过,明明是异乡风物,心中却总会浮起“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家园之感。今年秋天,和朋友驱车去查干湖,我们一起来到湿地的芦苇荡。正是芦苇开花的季节,只见大片大片的芦苇,开出皎洁如雪的芦花,远远望去,像起伏的浪涛,又像漂浮的云朵,美得让人忧愁。我的家乡离查干湖并不遥远,却无这般广阔的芦苇荡。然而看到这云海般的芦花在风里飘飘摇摇,我心里便涌上千丝万缕的乡愁,只觉得此情此景,似乎在梦里见过,或是在前世见过,在熟悉和亲切中掺杂着恋恋不舍的酸楚。
原定午饭后回返,朋友却笑着对我说:“既然来了,我们不妨再等一等,到傍晚再走。”我很快明白了他的用意。及至傍晚时分,晚霞染红天际,原本洁白的芦花被霞光浸透,化作绚烂的金红,宛如随风蔓延的火苗,在辽阔的湿地之上与高旷的天空之下熊熊燃烧。我和朋友立于其间,在久久的沉默中,眼眶竟然蓄满了泪水。
芦苇之美,大抵如此。它既是爱情的诗篇,又是思想的喻物,更是乡愁的载体。在这苍茫天地间,它自生自长,自开自落,却承载了人类最深沉的情感。每见芦苇摇曳,便觉人间有情,万物有灵,纵使生命如芦苇般脆弱,亦因有了这些意象而变得坚韧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