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养殖富了村民强了产业
文章字数:571
本报讯(记者 张智宙 马富瑞 朱怡)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山阴县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畜产业,靠着一头头牛、一群群羊,蹚出了一条接地气、能持续的增收路。
走进山阴县古城镇芦岭村,错落分布的牛羊养殖棚舍映入眼帘,养殖户刘映新穿梭在圈舍间添料扫槽,他说:“我从2020年开始养的本地黄牛,不仅耐寒耐热、好饲养,而且体格健壮、肉质鲜美。通过自种、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今年,我家母牛已下了20头小牛,养大以后,每头可以卖一万五六千元。”发展养殖业,品种挑选和养殖模式上格外重要,这样才能保证饲养收益。
炊烟袅袅升起,农家小院里,房前屋后的牛羊是芦岭村最鲜活的“致富密码”,连空气里似乎都飘着“日子越过越有劲”的甜味儿。该村养殖户刘映辉说:“目前,我家养牛有12头,大小羊养了20只左右,都是小尾寒羊,今年预计出栏羊15只左右,现在就靠养羊,日子过得有盼头。”
在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中,山阴县古城镇芦岭村始终锚定自身优势,用心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潜力,找准方向培育特色产业。经过一步步的探索与发展,村里的养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不仅让乡村发展有了新支撑,更成为村民增收路上的重要助力。该村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村立足实际,充分挖掘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以牛、羊养殖作为突破口,由小到大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截至目前,全村牛存栏养殖500头、羊300只,牛羊养殖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走进山阴县古城镇芦岭村,错落分布的牛羊养殖棚舍映入眼帘,养殖户刘映新穿梭在圈舍间添料扫槽,他说:“我从2020年开始养的本地黄牛,不仅耐寒耐热、好饲养,而且体格健壮、肉质鲜美。通过自种、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今年,我家母牛已下了20头小牛,养大以后,每头可以卖一万五六千元。”发展养殖业,品种挑选和养殖模式上格外重要,这样才能保证饲养收益。
炊烟袅袅升起,农家小院里,房前屋后的牛羊是芦岭村最鲜活的“致富密码”,连空气里似乎都飘着“日子越过越有劲”的甜味儿。该村养殖户刘映辉说:“目前,我家养牛有12头,大小羊养了20只左右,都是小尾寒羊,今年预计出栏羊15只左右,现在就靠养羊,日子过得有盼头。”
在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中,山阴县古城镇芦岭村始终锚定自身优势,用心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潜力,找准方向培育特色产业。经过一步步的探索与发展,村里的养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不仅让乡村发展有了新支撑,更成为村民增收路上的重要助力。该村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村立足实际,充分挖掘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以牛、羊养殖作为突破口,由小到大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截至目前,全村牛存栏养殖500头、羊300只,牛羊养殖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