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松茸采摘忙 产业发展助增收
文章字数:845
本报讯(记者 丰慧 张一波 朱怡)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右玉县威远镇康平村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当地积极盘活林下土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借“绿”生“金”,因地制宜发展松茸种植,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走出一条林下“掘金”、生态富民的产业发展之路。
在右玉县威远镇康平村的林子里,种植的全部都是林下沙棘松茸,这也是山西医科大学驻村工作队为该村引进的产业帮扶项目。目前,这些沙棘松茸已经成熟,可以进行采摘。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进行集中采摘,然后进行分选、挑拣,分不同的等级销往各大市场。
林地里,放眼望去,一丛丛沙棘松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白色菌杆顶起圆润饱满的菌盖,像一朵朵圆鼓鼓的小伞,长势喜人。工人们提着筐子穿梭在林间,有条不紊地采摘着,一派繁忙景象。该村村民马香兰介绍说:“我在这里采摘有两个多月了,对我的家庭来说帮助很大,有个打工的地方,能给家里增加点收入,一个人一天差不多能采摘二三百斤,一天就能挣100元。”
沙棘松茸项目是山西医科大学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当地丰富的野生沙棘林资源,为康平村量身选定的帮扶产业。为了将其真正打造为康平村的支柱产业,工作队积极探索实践“高校+帮扶村+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转变思想,拓宽增收路径。该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去年试种了5亩松茸,长得挺好。今年我们种成25亩,亩产在3000斤左右,净利润是2万元左右。就按目前的销售情况算下来,到年终的时候,村集体能收益2万元左右的集体收益,能带动农户40多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
康平村是右玉县威远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移民村,全村有村民96户207人,平均年龄达到60岁以上。山西医科大学驻村工作队到村后,根据村情实际想方设法为村民谋产业、找出路,把产业“安”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帮助他们实现稳得住、能致富。据介绍,现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太原、内蒙古、大同等地,取得一定的收益。下一步,将提高种植技术和品质,进行深加工,扩大销售范围,持续帮扶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
在右玉县威远镇康平村的林子里,种植的全部都是林下沙棘松茸,这也是山西医科大学驻村工作队为该村引进的产业帮扶项目。目前,这些沙棘松茸已经成熟,可以进行采摘。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进行集中采摘,然后进行分选、挑拣,分不同的等级销往各大市场。
林地里,放眼望去,一丛丛沙棘松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白色菌杆顶起圆润饱满的菌盖,像一朵朵圆鼓鼓的小伞,长势喜人。工人们提着筐子穿梭在林间,有条不紊地采摘着,一派繁忙景象。该村村民马香兰介绍说:“我在这里采摘有两个多月了,对我的家庭来说帮助很大,有个打工的地方,能给家里增加点收入,一个人一天差不多能采摘二三百斤,一天就能挣100元。”
沙棘松茸项目是山西医科大学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当地丰富的野生沙棘林资源,为康平村量身选定的帮扶产业。为了将其真正打造为康平村的支柱产业,工作队积极探索实践“高校+帮扶村+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转变思想,拓宽增收路径。该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去年试种了5亩松茸,长得挺好。今年我们种成25亩,亩产在3000斤左右,净利润是2万元左右。就按目前的销售情况算下来,到年终的时候,村集体能收益2万元左右的集体收益,能带动农户40多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
康平村是右玉县威远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移民村,全村有村民96户207人,平均年龄达到60岁以上。山西医科大学驻村工作队到村后,根据村情实际想方设法为村民谋产业、找出路,把产业“安”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帮助他们实现稳得住、能致富。据介绍,现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太原、内蒙古、大同等地,取得一定的收益。下一步,将提高种植技术和品质,进行深加工,扩大销售范围,持续帮扶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