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应县特殊教育学校
助力“折翼天使”展翅翱翔
文章字数:795
  本报讯(记者 丰慧 张一波 朱怡)残疾儿童是折翼的天使,特殊教育又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应县特殊教育学校始终通过“个性化课程+精准化康复+社会化融合”的三维模式,为近百名特殊儿童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搭建起从“被保护者”到“社会参与者”的成长阶梯。
  在应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律动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课堂上,特教老师眉眼含笑,用温柔的声音慢慢引导,将每一个舞蹈动作细心拆解并一遍遍示范,直到孩子们眼中亮起雀跃的光。该学校特教老师高利娟说:“对特殊孩子来说,音乐和律动不只是唱歌跳舞,更是帮他们释放情绪、学会互动的‘钥匙’。在课堂上,我会选节奏慢、旋律稳的音乐,教他们做拍手踏步,用固定旋律游戏让他们通过熟悉的音乐建立安全感,帮他们慢慢‘动’出进步,‘乐’出自信。”
  音乐律动课只是应县特殊教育学校为孩子们开设的特色课程之一。特殊教育不仅是“看护”,更是“赋能”,为了让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融入社会,学校建立起“基础+特色”的课程体系,开设了10多门特色课程,因材施教,并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对特殊儿童而言,拥有生存技能固然重要,可康复才是融入社会的基石。为此,应县特殊教育学校聘请了专业康复师为孩子们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并建立“一人一档”,为每个特殊儿童提供最适合的康复训练,促进全方位发展。同时,学校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努力让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据介绍,目前,参加康复训练的孩子们都取得了不错的康复效果。有的孩子从刚入校时只会尖叫,到现在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和老师进行交流;有的孩子从以前离不开轮椅和拐杖,到现在可以独立的从宿舍走到教学楼。下一步,学校准备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扩建综合康复中心,加感官、言语训练室,完善生活实训区;二是和高校以及省内外的特教名校合作,强化师资;三是联合社区企业搞融合活动,争取辅助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