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全力推进朔州市怡西路中段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
文章字数:1120

  本报讯(记者 赵宏伟 杨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撬动城市发展的“支点”,更是守护百姓生活的“底线”。今年以来,我市锚定防洪能力提升关键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抓手,抢抓施工黄金期,全力推进朔州市怡西路中段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在轰鸣的作业声中吹响项目攻坚“冲锋号”,以实干跑出民生工程建设“加速度”。
  在朔州市怡西路中段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与工人作业的身影交织,一项关乎城市交通脉络优化与防洪排涝能力升级的重点工程正按序推进。作为市区路网规划中的关键一环,朔州市怡西路中段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不仅承载着缓解南北交通压力的使命,更通过系统性的基础设施改造,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提升人居品质筑牢根基。
  朔州市怡西路中段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工人陈浩介绍,目前进行的是花岗岩路缘石铺砌,预计五天后完成此项工作,之后转入水泥稳定碎石及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待完成行车道通行后,就开始进行人行道施工铺装。
  工程的高效推进,离不开施工团队的科学组织与全力投入。从人员调配到机械部署,从工序衔接至进度管控,施工方通过规模化作业与精细化管理,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计划落地,为工程按期竣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朔州市怡西路中段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经理白晓东介绍,施工方从8月中旬开始进行全面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道路土方、雨污水、电力管沟等各项工序施工,组织专业施工人员140余人,共投入各类工程机械40多台。同时要求工人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
  地下管网是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交通路网则是城市发展的“动脉骨架”,二者的协同升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抗风险能力与居民的生活质感。朔州市怡西路中段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跳出单一设施维修的局限,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综合升级:既要通过地表道路优化,打通南北交通堵点,缓解区域通行压力;更要向地下发力,重构雨污水管网体系,从根源上解决汛期积水问题,让城市“里子”更坚实、“面子”更靓丽。随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该工程正从管网改造的“单项工程”升级为城市更新的“系统解法”,以地上地下的协同焕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朔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郡田介绍,朔州市怡西路中段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南起市府街,北至民福街,全长1530.9米,红线宽36米,两侧各有5米宽的绿化带,双向六车道,为城市主干路,是市区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强弱电工程以及相应的附属工程等,预计10月底竣工通车。道路建成后,市区将增加开发路、张辽路以外第三条南北走向大通道,进一步完善市区道路框架,提高市区道路南北走向通行能力;同时有助于全面实现道路雨污分流,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