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暖风绕“大梁”
●赵金龙
文章字数:913
  国庆的秋阳把井坪城周边的田野染成金褐色时,我踩着田埂上的枯草去了大梁村。亲戚家的红砖墙在阳光下亮得晃眼,刚推开木门,一股暖潮就裹着饭菜香涌出来,和门外微凉的风撞了个满怀。
  “快把外套脱了,热得很!”姑妈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还沾着面粉。我伸手摸了摸墙根的暖气片,指尖瞬间被烫得一缩——那温度竟像刚焖好饭的铁锅,连凑近都能感觉到烘人的热气。姑妈笑着走过来,伸手拧了拧暖气片旁的阀门,金属旋钮“咔嗒”响了两声:“这几天得把阀关得只剩条缝,不然屋里能热到穿单衣。你姑夫昨天还说,夜里得开点窗透气,不然闷得睡不着。”
  我坐在炕沿上,看着窗台上的绿萝舒展着嫩叶,忽然想起小时候来这儿的冬天。那时候农村没有暖气,家家户户靠烧散煤取暖。堂屋中央摆着铁皮炉子,炉膛里的煤块烧得通红,却只能烘热炉子周围半米的地方。我总裹着厚厚的棉袄写作业,笔尖偶尔会冻得发僵,窗户玻璃上结着厚厚的冰花,要哈上好几口气才能看清外面的雪。姑妈说,那时候县城的平房也难得有集中供热,谁家要是能装个土暖气,都能让邻居羡慕好一阵子。
  “现在好了,多亏了旁边的苏晋能源。”姑夫端着刚炒好的瓜子过来,指着窗外不远处的方向说:“热源离得近,管道直接铺到村里,这暖气温度就没掉下来过。政府专门为了这事跑前跑后,就是为了让咱们少烧散煤,你看现在的天,比以前蓝多了。”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厂房轮廓在秋雾里若隐若现,风里没有了过去冬天常见的煤烟味,只有田地里庄稼收割后的清冽气息。
  在大梁村,温度计上的数字稳稳停在22度,姑妈家的孩子光着脚在地板上跑来跑去,手里还拿着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酸奶。“以前哪敢想啊,农村能有这么热的暖气。”姑妈感慨着,给我添了杯热茶,“现在取暖不用捅炉子,空气好了,屋里也干净,这日子真是越来越舒坦了。”
  傍晚时分,我站在院子里看夕阳。远处的山坳里,村民家的烟囱不再有黑烟冒出,只有暖气管道里偶尔传来轻微的水流声。秋风吹过,带来田地里的麦秸秆香,暖融融的空气裹着节日的喜庆,漫过红砖墙,漫过村口的老槐树,也漫进了每个村民的心里。原来惠民政策从来都不是遥远的口号,它就藏在烫手的暖气片里,藏在蓝盈盈的天空里,藏在老百姓笑着说“不冷了”的话语里,暖得扎实,也暖得人心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