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重阳念亲恩
文章字数:813
岁逢重阳,古人留下登高赏秋和祭祖敬老的传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总会涌上心头,寄托了无尽的思念。
重阳落在深秋,是成熟的时节;正如老年人,是人生的成熟篇章。古人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道尽对时光的惆怅,在生老病死的规律里,谁又能阻挡得了!我的奶奶今年九十六岁,称之为期颐之年,在同龄人中格外难得。她至今思维清晰,走路稳当,衣食起居只需儿女们简单照料。
我比奶奶小五十岁,作为长子长孙,自小被她疼到大,祖孙间的细碎往事,件件都暖。父亲今年七十二,最小的姑姑也五十五,可在奶奶面前,他们总像孩子似的“妈长妈短”地喊着。就应了一句话:妈在家就在啊!这份“家”的意义,我越长大越懂。一是不管多大,只要父母在,就总有人把你当孩子疼,委屈了能倾诉,累了能歇脚;二是父母在,才给了我们“尽孝”的机会,这不是你的负担,而是你的福分。那些父母早逝的人,心里的空缺是一辈子的凉,我总羡慕父亲这么大岁数了,他的妈还在。
爷爷走得早,奶奶扛过疾病、熬过苦日子,硬是在岁月里活成了村里的“奇迹”。她的长寿绝非偶然:一是基因好,大姨奶活了一百岁,二姨奶九十五;二是心态好,好多事知道但不说透,三是饮食清淡,四是多走动,人老先老腿,腿好人就好。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能活到七八十岁,已是圆满;可奶奶的人生,称得上“完美”,四代同堂,枝繁叶茂,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她就像家里的“定盘星”,有她在,我们这些枝叶的后辈,就永远有向心力。我总盼着她好好的,能陪着我们到一百岁,甚至更久。
社会越发展,老龄化越明显,家家户户都有老人。照料好他们,不是负担,是责任,更是家族兴旺的标志。老话早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老人的关心,是刻在骨子里的传统,是血缘里的牵挂,更是日子越过越暖的底气。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愿我的奶奶健康长寿,愿天下所有老人都能安度晚年,更愿每个家庭,都能守着这份“有老人在”的圆满,热热闹闹,和和美美。
重阳落在深秋,是成熟的时节;正如老年人,是人生的成熟篇章。古人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道尽对时光的惆怅,在生老病死的规律里,谁又能阻挡得了!我的奶奶今年九十六岁,称之为期颐之年,在同龄人中格外难得。她至今思维清晰,走路稳当,衣食起居只需儿女们简单照料。
我比奶奶小五十岁,作为长子长孙,自小被她疼到大,祖孙间的细碎往事,件件都暖。父亲今年七十二,最小的姑姑也五十五,可在奶奶面前,他们总像孩子似的“妈长妈短”地喊着。就应了一句话:妈在家就在啊!这份“家”的意义,我越长大越懂。一是不管多大,只要父母在,就总有人把你当孩子疼,委屈了能倾诉,累了能歇脚;二是父母在,才给了我们“尽孝”的机会,这不是你的负担,而是你的福分。那些父母早逝的人,心里的空缺是一辈子的凉,我总羡慕父亲这么大岁数了,他的妈还在。
爷爷走得早,奶奶扛过疾病、熬过苦日子,硬是在岁月里活成了村里的“奇迹”。她的长寿绝非偶然:一是基因好,大姨奶活了一百岁,二姨奶九十五;二是心态好,好多事知道但不说透,三是饮食清淡,四是多走动,人老先老腿,腿好人就好。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能活到七八十岁,已是圆满;可奶奶的人生,称得上“完美”,四代同堂,枝繁叶茂,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她就像家里的“定盘星”,有她在,我们这些枝叶的后辈,就永远有向心力。我总盼着她好好的,能陪着我们到一百岁,甚至更久。
社会越发展,老龄化越明显,家家户户都有老人。照料好他们,不是负担,是责任,更是家族兴旺的标志。老话早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老人的关心,是刻在骨子里的传统,是血缘里的牵挂,更是日子越过越暖的底气。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愿我的奶奶健康长寿,愿天下所有老人都能安度晚年,更愿每个家庭,都能守着这份“有老人在”的圆满,热热闹闹,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