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阴县残疾人保障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文章字数:1526
  本报讯(记者 刘淑花)近年来,山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山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将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县残疾人保障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聚焦基本民生,完善保障体系。成立了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为12个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配备乡村残疾人专职委员269名,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的服务保障能力。近五年来,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765万元;累计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发放资助资金131.9万元,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实施残疾人“煤改电”用户专项补贴,累计为5685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每户每年补贴3000度电;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累计资金达256.7万元,实现“老有所养”。此外,在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低保救助、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也进行了全力保障。
  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康复质量。加大与康复机构的合作力度,与市级10家专业康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服务范围涵盖肢体、智力、精神等多类残疾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累计服务残疾人500余人次,康复有效率达70%以上。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咨询、转介等全方位服务,签约率达85%;组织医疗团队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康复服务200余次,并定期指导家庭开展康复训练。强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累计为222名残疾儿童(0-15岁)提供手术、康复训练等抢救性康复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享受抢救性康复服务的0—15岁在训残疾儿童,给予生活、房租、交通等补贴;完成改造县乡残联阵地6个,乡村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为400余名有居家托养服务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基本康复和家政服务。
  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通过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努力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创业,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目前,全县残疾人就业率达60.78%。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美丽工坊”培训班等专项服务活动,为650余名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提升服务保障,改善居住环境。统筹推进城乡无障碍设施建设,在新建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改造中严格落实无障碍标准,对有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一户一方案”的无障碍改造;优先将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残疾人家庭纳入改造范围,优先保障贫困残疾人家庭入住底层房屋需求,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无障碍设施缺失或不完善问题,结合实际对其中的5个老旧小区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涵盖17栋楼,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的居住环境。
  丰富文化供给,繁荣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助残“五个一”活动,成功推选国家级、省级自强模范各一名,市级自强模范四名、“最美残疾人”六名、助残先进集体一家及先进工作者两名。省市主流媒体报道自强模范先进事迹专题《苦豆淬砺香自来》和《春天的事业》,创演话剧《苦豆豆情》优秀文艺作品,生动展示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弘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圆满承办首届山西省残疾人特奥雪鞋走比赛各项赛事,充分展现了残疾人自信自强、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和对冰雪运动的热爱,用行动诠释了特奥精神。
  维护合法权益,营造关爱氛围。将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八五”普法重点内容,推动并落实乡村两级残联法律服务全域覆盖,建立健全残疾人权益维护应急响应机制,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访、政策咨询等多渠道诉求表达,实现事项处结率与群众满意率双100%,切实筑牢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防线,推动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