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锅老汤熬出产业链鲜香麻辣飘香全国
文章字数:905
  本报讯(记者 叶兴茂 杨澜)在怀仁市,有一道传承数百年的非遗风味小吃,不仅是当地人餐桌上的“心头好”,更凭借独特的口感与标准化的产业发展,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美食名片”,它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仁羊杂。从街头小店的现煮现卖,到线上直播间的火热下单,再到现代化工厂的批量生产,这道传统美食正以“全产业链”模式,书写着非遗传承的新故事。
  清晨的怀仁街头,一家羊杂店早已飘出浓郁的香气,升腾的热气里,藏着这门手艺数十年的坚守。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张跃军,用半辈子时间守护着这道美食的本味,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延续着老辈人的规矩。
  怀仁羊杂非遗传承人张跃军介绍,自己从16岁就开始做羊杂,到现在已经是30多年了,“一直在坚持做羊杂,每天早晨现接的羊,到我们这现熬、现煮、现切,食材保证新鲜,卤羊杂的卤汤有30多年的历史,节假日的时候可以卖到上千碗,平时也有几百碗,不仅当地人很认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也很多。”
  对怀仁本地人而言,羊杂早已不只是一道小吃,更是刻在生活里的味觉记忆。每到天气转凉,一碗热乎的羊杂便成了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暖身餐”,熟悉的味道里,藏着无数人的日常偏爱。
  除了地道的口感,食客们对这道羊杂的信任,还源于对食材品质的认可。从处理到卤制,严苛的标准让“吃得放心”成为这道美食的另一张“口碑牌”,也让越来越多人成为它的“回头客”。
  为了让更多人尝到这口非遗羊杂,山西刘姥姥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搭建起“上游直采+中游加工+下游多渠道销售”的产业闭环,建起现代化的加工车间,以“传统工艺+现代标准”留住老滋味,让“地方美食”在统一市场中打响品牌、创造价值。如今,怀仁羊杂已从地方小吃蜕变为带动就业、激活区域经济的新引擎,这锅传承已久的老汤,熬煮出了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拉动地方经济的新动能。
  山西刘姥姥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郭飞介绍:“我们与全国超5000家门店达成合作,线上依托电商平台与直播渠道,为筑牢品质根基,还与本地5家养殖场签订长期直供订单,货品直供,现在车间里5条生产线同时运转,能生产即食羊杂、羊杂礼盒、小烧肉、丸子等60多种产品,每个月羊杂产品的销售额能达120万元左右,销往全国各地,全靠大家对怀仁非遗羊杂味道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