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区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文章字数:1190
本报讯(记者 刘淑花)近年来,平鲁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山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强化政策落实、创新服务模式、凝聚社会合力,为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大力度兜牢兜实残疾人民生保障底线。制定出台了《朔州市平鲁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配套政策文件,明确了各阶段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残疾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完善,近五年来,共审核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852多人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556多人次。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得到发展,为162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确保残疾儿童“应救尽救”,救助年龄扩展至0-15岁,康复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推动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提质增效,近五年来,共为3127名16周岁以上(包含16周岁)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适配率95%以上。残疾预防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爱耳日”“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促进全民参与残疾预防工作。
残疾人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贯彻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为残疾学生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和部分职业考试提供合理便利。实施“扶残助学(圆梦)工程”,累计资助残疾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397人。
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有力。开展按比例就业年审联网认证工作,开展残疾人未就业状况调查,鼓励用人单位开发适合残疾职工的就业岗位,推动企业集中安置吸纳残疾人。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5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人。
完善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渠道。依法依规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实施司法援助,到今年9月底全区实现乡、村两级法律服务全覆盖。
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促进工作机制,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调研活动,全区新建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全方位提升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高质量完成97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
完善残疾人信息化服务建设。积极配合使用“高效完成一件事”政务平台,实现残疾人证办理、“两项”补贴申请等“一网通办”,近五年来,累计为11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办证服务。持续开展“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完善残疾人口基础数据,加强对基本状况的调查评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精准化。
强化基层残疾人工作力量建设。组织基层残联理事长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加强对全区13个乡镇、街道残联,233个社区(村)残协,233名专职委员的指导。支持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发挥好“代表、服务、维权、监督”职能。
加大力度兜牢兜实残疾人民生保障底线。制定出台了《朔州市平鲁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配套政策文件,明确了各阶段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残疾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完善,近五年来,共审核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852多人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556多人次。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得到发展,为162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确保残疾儿童“应救尽救”,救助年龄扩展至0-15岁,康复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推动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提质增效,近五年来,共为3127名16周岁以上(包含16周岁)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适配率95%以上。残疾预防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爱耳日”“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促进全民参与残疾预防工作。
残疾人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贯彻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为残疾学生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和部分职业考试提供合理便利。实施“扶残助学(圆梦)工程”,累计资助残疾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397人。
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有力。开展按比例就业年审联网认证工作,开展残疾人未就业状况调查,鼓励用人单位开发适合残疾职工的就业岗位,推动企业集中安置吸纳残疾人。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5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人。
完善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渠道。依法依规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实施司法援助,到今年9月底全区实现乡、村两级法律服务全覆盖。
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促进工作机制,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调研活动,全区新建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全方位提升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高质量完成97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
完善残疾人信息化服务建设。积极配合使用“高效完成一件事”政务平台,实现残疾人证办理、“两项”补贴申请等“一网通办”,近五年来,累计为11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办证服务。持续开展“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完善残疾人口基础数据,加强对基本状况的调查评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精准化。
强化基层残疾人工作力量建设。组织基层残联理事长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加强对全区13个乡镇、街道残联,233个社区(村)残协,233名专职委员的指导。支持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发挥好“代表、服务、维权、监督”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