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李嵋屏:剪刀下的锦绣人生
文章字数:3229


  文/史慧清史振芩
  她是作家,是画家,是一名会剪纸的普通中年女性,她创立的工作室曾获得朔州市“十大最美工作室”,诸多荣誉与美德集于一身,而在笔者的眼里,总能从和她的交道中找到一种难得的纯粹,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辽阔人生景象……她就是朔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省级非遗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李嵋屏。
  神头山下在作业纸背面画仙女的女娃
  位于洪涛山下的神头镇,不仅景色宜人,还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1971年,李嵋屏在神头泉边不远的新磨村出生了,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甚是可爱。
  小嵋屏的到来给全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随着她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总是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完成,放学后别的同学都像小鸟一样放飞到处玩耍,而她却在完成作业后,在作业本的背面画起了连环画,那是一方属于她的世界。她还喜欢读书,家里有一本小人书《红楼梦》,常常读得爱不释手,小人书里面几百个人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她禁不住拿起笔去临摹书上的各个人物,于是一页一页的作业本背面成为她笔下的画板。
  那个作业本背面画满连环画的小嵋屏,还常常被奶奶剪的大公鸡、母亲剪的花草飞鸟窗花所吸引,十来岁的她便学着奶奶和妈妈的样子,拿起剪刀剪起了窗花,缝绌绌、蒸花馍、捏寒燕。看着手里一张张大红的纸张变成了一只鸟、一朵花,喜不自禁。小嵋屏一天比一天剪得更像样,邻居亲戚家每有喜事,她也能帮人家剪喜字,过端午剜公鸡,这便是李嵋屏与剪纸最初的结缘。
  城中村带着娃娃学电脑的下岗女工
  小嵋屏喜欢读书,喜欢画画、剪窗花,但在父母眼里,作为农家人,这些喜好又有什么用呢?再心灵手巧能换来吃穿用度吗?长大能够成为谋生的手段吗?
  1992年高中毕业的李嵋屏,遗憾没有走进大学的校门,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种地嫁人?她不甘心。她觉得还有许多梦在等着她去圆,但那个梦是什么,她自己也不清楚。毕业在家的那段日子李嵋屏也没闲着,依旧读书画画剪纸。那年冬天,朔芳亚麻厂招工,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长达12年一线三班倒尘土飞扬的挡车工工作,她从未叫苦叫累,年年都是技术能手。下班后李嵋屏仍不忘在书海里遨游,剪一幅红艳艳的牡丹花,生活过得忙碌又充实。但即使这样命运还是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2005年企业改制,李嵋屏两度变成下岗工人,在家哄孩子一段时间后,她觉得闲不住,还是得学一门技术,于是,李嵋屏上午在家做饭洗衣带娃,下午又带着孩子去电脑店学打字,后又报名学习平面设计,两个月后顺利进入朔州万吉彩印边学边干,从一个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小白成了响当当的平面设计师。
  然而,李嵋屏并不满足于这样平静的生活,她说人还是要学习,不能停下来。2010年她从万吉辞职,因缘际会,在朋友介绍下到平朔老年大学正式拜师学习书法和国画,幸运的是,李嵋屏遇到了曾在朔州师范美术系当教授如今在老年大学任教的秦俊梅老师,跟着秦老师系统地学习中国画,且一学便是6年。平朔经常举办职工书画展,但李嵋屏觉得她的书画作品拿不出手,就硬着头皮把从小便会的剪纸拿出来,没想到受到大家的热捧,都说艺术是相通的,有了书法和绘画的基础,相应的她的剪纸技艺愈发长进,她的作品也经常出现在平朔的书画展览中。
  成立工美设计室的非遗传承人
  和退休老人们一起学习书画6年的时间里,李嵋屏结识了许多剪纸艺术家,那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有了老师们的鼓励,她开始重拾剪纸。
  机会总给有准备的人留着。2018年,李嵋屏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工美设计室。看着“李嵋屏工美设计室”牌子高高地悬挂在自家门口,想起之后要面临的一系列周转困境,她不禁思考到,剪纸能养活了家人吗?自己能够担得起世代祖辈留下来的这门艺术吗?前方的路是一马平川还是荆棘丛生,不得而知。设计室成立一年以后,她的国画老师秦俊梅也是朔城区政协委员,把像她一样的非遗人所面临的困境,写成提案上交给了区委、区政府,受到高度重视,同年区委领导便到李嵋屏家中调研,实地了解她的现状。其后便给非遗传承人和工美大师们专门在老城开辟了非遗民俗园,让大家入驻。看着政府安置的崭新别致又古朴的工作室,李嵋屏觉得梦想有了组织的支持,劲头更足了。期间,她自费三次赴蔚县和广灵拜师学习剪纸技艺,多次参加省级剪纸、写作、农民画培训,2021年又拜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游洋为师,学习剪纸技艺。一次又一次拖着行李走上长长的站台,一次又一次去不同的地方跟着不同的大师学艺,她终于明白了长久以来自己想追求的梦想是什么,是将剪纸这门乡间技艺发扬光大,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让生命活出精彩。
  梦想越来越清晰,李嵋屏手下的剪刀也越来越灵巧。她不再拘泥于传统,而是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力求自己创作样稿,把大众美术融进个性审美,将传统技艺结合现代表现,大胆突破传统的单色、单层效果,运用彩色、套色技艺,同时广泛吸收其他各地剪纸的优秀特点,创新剪纸的题材与范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风格的艺术道路。其作品线条流畅,剪工精湛,题材新颖广泛、富含思想,作品除传统喜庆、吉祥、花鸟样式,在反映朔州历史和人物故事、时代精神风貌、社会重大题材方面不断创新,极大地继承了朔州剪纸的表现语汇和审美观念,在创作中取得了新高度。无数个清寂的夜晚,只有一盏孤灯,一把剪刀陪伴着李嵋屏,她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眼前是红军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手下是一剪子一剪子用心血剪出来的浓浓爱国情,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创作出了《长征》巨幅剪纸,受到广泛好评。
  促就业带传承服务社会的忙碌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嵋屏的剪纸技艺得到多方认可,创作的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及比赛并获奖。2021年剪纸《铁血长城》获得陕西省“百年辉煌·纸艺华章”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剪纸精品邀请展金奖;2022年8月剪纸《五福临门》入选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物华巧剪——2022剪纸艺术成果展”,并被选送至日本参加富士川·切绘之森美术馆主办的“2022年第三届国际剪纸大赛”,作品被主办方收藏……
  在荣誉和职务面前,李嵋屏并没有止步不前,如何将这门有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技艺传承下去,又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成为她的努力方向。此后,李嵋屏经常为成人及学生教授剪纸公益课,看着孩子们稚嫩的小手剪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她还多次组织手工艺展览,免费为民间艺人宣传推广,她的手工非遗工作室在纯手工打造中高端特色民俗手工艺品的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新项目,衍生出种类多样独具朔州特色的文创产品,吸收社会闲散人员灵活就业,学技能自立创收,直接带动就业20多人,间接带动就业100多人。不仅如此,在李嵋屏收受的5名徒弟中,已有三人申报为朔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专业技能高超,作品精美,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2021年李嵋屏被中剪会评为“先进工作者”,2022年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省级非遗项目朔城区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同时担任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朔州女子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之后,李嵋屏更忙了,公益事情更多了,组织会员办展览,送文化下基层,为协会编辑作品集,组织外出展览比赛,采编公众号内容,经常会有人问她:“这么忙,挣不少钱吧?”她笑笑不作答,其实都是公益活动,自己心甘情愿去做,不图挣钱。服务大众忙于公益却不为利益所动,就连丈夫也不理解她的行为,每天不着家,孩子都顾不上管,不知穷忙个啥?但李嵋屏说她心里有杆秤,她之所以能走到现在,要感谢社会,自己又拿什么回馈社会呢?只要哪里需要,她就毫不迟疑地去哪里。
  走出工作室,已夕阳西下,工作室前边喧闹许久的大戏台此时变得安详而静寂,但李嵋屏的三句人生箴言还响彻在我耳边,“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不要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放在第一位;人生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是呀,学习让她实现了人生蝶变,因为有追求有向往,即使人生路上有许多绊脚石,她仍不忘初衷,心存大爱,执着奉献,才得以梦圆。她与我挥手,身后满墙的奖杯与窗上的《锦绣中华》在余晖中泛着暖光。这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真正的传承,正从剪刀与纸张的缝隙里,渗进这座城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