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7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霜花美
文章字数:1460
  □暖暖
  夜里忘记关窗,凌晨醒来,看见厨房玻璃上凝着一层薄霜,我盯着看,那霜花渐渐幻化出密林,鸟兽,人,甚至某种年岁时的情景。
  时间消失不见。
  许多年前的乡下冬天,霜花是常见的。不像如今在城里,暖气充足,玻璃密封,想有个霜花,也难呢。乡下呢,是一个屋子里又做饭又睡觉。做饭时,热气腾腾地蒸上来,扑了满家满炕,玻璃上自然也少不了。炉火旺着,太阳照着,玻璃上顷刻间水汽淋漓,拿抹布上下左右绕圈圈一顿乱擦,也还是留下不少水渍。玻璃是单层的,太阳一落山,冷气从玻璃上洇进来,潎人得很,赶紧把窗帘从铁丝那头拉到这头,好了,遮挡起来,这下屋里热气出不去,外头冷气也不容易进来。
  冬日暗夜,天地间大风横行,这水汽留在玻璃上,只能听凭外边的冷和风,吹打,一下又一下。
  早晨从漫长的黑暗中醒来。先是窗帘遮不严的左右两面玻璃边,有深深浅浅的霜花晕染开来,“哗啦”一拉窗帘,亮晃晃,银亮亮,满玻璃满世界的霜花。
  这是松树林,枝桠交错,针叶层叠,多像我在后山发现的那片松树林呀,我曾慢慢拨开树枝,走进去,走啊走,松树林尽头,豁然开朗,远远的山下,人家林立,炊烟袅袅……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多年后,当我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就是这片松树林,现实里的,以及霜花里的。心里一下软了,酸了,想流泪了……
  这是后话。
  那时的我,正在用指甲专心划着玻璃上的霜花,试图在上面呈现出我在现实松树林里穿行的样子,却还是手不随心,最终划出的像是一一“丁老头”。
  一个丁老头。
  三天没吃饭,饿得团团转,
  买了两个蛋,花了三毛三;
  买了一个冬瓜,花了六毛六;
  买了一串糖葫芦,花了九毛九。
  这就是个丁老头。
  嘿嘿,哈哈。
  那一片霜花呢,嗯,那是——凤凰!长长的,一道一道,恣意飞扬着的,是尾巴上的羽毛,这是昨夜那彻骨的冷和呼啸的风,一次次地锻打,才有了这样的美景吧?
  我用一个指头肚摁上去,冰凉中有微微的冻痛,一会儿,密不透风的松树林或凤凰尾羽里,露出一个又一个圆孔洞,孔外有时是瓦蓝,有时是灰黄,有时还有黑色,黄色,红色……瓦蓝的是天空;灰黄的,是摁出的孔低了些,正对着东墙根那片玉米杆;别的颜色呢,是父母衣裳的颜色,他们在抱柴,在取炭,在扫院……
  我伸出舌头去舔霜花,虽然冰凉冰凉,但这点冰凉是安全的,不像舔铁门环,能生生沾掉人舌头一层皮。有一次,我舌尖起了疮,疼得涎水直流,有人告诉我一个小偏方,说用生疮的地方去舔门环,一下就治好了,我就巴巴地跑到临近街门跟前舔铁门环。舌头刚舔到,就感觉“哧啦”一声,舌头上生疼,再看,门环上有一层白白的东西,是我的舌头被沾掉一层皮。我忍着泪,一直跑回家见到父母,才“哇”地哭出声。母亲给我煮了鸡蛋,那蛋白啊,白得就像霜花……
  父亲抱着柴火进来了,生着炉子,炉火渐旺渐热,又把我的棉袄搭在炉边,棉鞋也立过去,一并烘烤着。母亲在灶边忙碌,锅里水汽蒸腾。霜花开始消融。松林模糊成一片水雾,凤凰的尾羽化作蜿蜒的水痕,顺着玻璃缓缓滑下。
  太阳照进家里了,光灿灿的,满世界都是一派温暖明亮。
  父在母在/我在的/啊/美如繁花之日(小林一茶俳句)
  父在母在/我在的/啊/美如霜花之日/美如霜花年岁。
  一天又一天,不觉日月长。到如今,父亲不在了,母亲老迈了,我也人到中年了。独在异乡,时有犹如冬日玻璃上水汽般被长夜、被冷风浸染吹打的感觉。
  曾看过一段话说:“人有一个年岁,未抵达时,渴望着那个年岁,路过了又不断地想回到那个年岁,时间里永远的一个家,有人是十四岁,有人是六十岁。”
  我是哪个年岁呢?不甚清晰。
  但透过长长的岁月回首,总是想起那时在霜花小孔前张望,看见的天空,柴草,和父母的身影,一晃一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