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菜“种出”增收大文章
文章字数:602
本报讯(记者 赵宏伟 叶兴茂 杨澜)初冬时节,寒意渐浓,朔城区贾庄乡薛家店村的田间地头,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成片的娃娃菜青翠欲滴,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装运。该村村民赵永红说:“以前冬天,只能闲着,现在土地流转出去,每亩我能挣800元租金,我还能在菜地打工,一天挣120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薛家店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冬小麦收割后的土地空窗期,大力发展娃娃菜等“短平快”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这种“接茬轮作”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让农民的“冬闲”变“冬忙”。同时,村集体积极在产销对接和科技赋能上下功夫,确保了娃娃菜的品质与销路,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的良性循环。客商李宏江说:“这儿的娃娃菜品质好,口感甜脆,在我们那边市场特别受欢迎。村里组织得好,货源集中,质量也有保证,我过来收购非常省心,所以签了长期收购合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薛家店村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瞄准市场需求,通过精准选择产业、提供农技支持等举措,将党的惠农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探索出了一条强村与富民共赢的发展新路。该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努力让土地生金、农民增收。娃娃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正好填补了冬小麦收割后的空窗期。目前,全村已规模化种植娃娃菜260多亩,平均亩产达1.3万斤,亩均收入是4800多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薛家店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冬小麦收割后的土地空窗期,大力发展娃娃菜等“短平快”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这种“接茬轮作”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让农民的“冬闲”变“冬忙”。同时,村集体积极在产销对接和科技赋能上下功夫,确保了娃娃菜的品质与销路,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的良性循环。客商李宏江说:“这儿的娃娃菜品质好,口感甜脆,在我们那边市场特别受欢迎。村里组织得好,货源集中,质量也有保证,我过来收购非常省心,所以签了长期收购合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薛家店村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瞄准市场需求,通过精准选择产业、提供农技支持等举措,将党的惠农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探索出了一条强村与富民共赢的发展新路。该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努力让土地生金、农民增收。娃娃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正好填补了冬小麦收割后的空窗期。目前,全村已规模化种植娃娃菜260多亩,平均亩产达1.3万斤,亩均收入是48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