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文章字数:971
本报讯(记者 刘淑花)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文旅业态融合,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全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推进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82公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改造农村户厕120824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4.0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8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持续提升。各县(市、区)均健全完善了人居环境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提升农村供水保障,积极开展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桑干河灌区、恢河灌区等节水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取得初步进展。
全力推进农文旅业态融合。发布“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红色旅游线路、朔州春节旅游线路——乡村烟火线路、清明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自驾穿越线路、“跟着悟空游山西”古建游线路,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边塞风情之旅、寻迹长城之旅乡村旅游线路等,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打造了平鲁区迎恩堡村油菜花基地,怀仁市鲁沟生态旅游园区等休闲观光和农事体验型特色旅游村。特别是着力打造了朔城区青钟村、吉庄村、司马泊村,平鲁区大河堡村,右玉县杀虎口村等现代新村观光型和人文气息型特色旅游村,打造了平鲁区凤凰城、山阴县旧广武村、右玉县右卫古城、马营河村等古村落观光度假型特色旅游村。持续擦亮做精长城沿线“桃杏赏花之旅”“走西口古道·庆农民丰收”两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乡村旅游朔州名片增添亮色。
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建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今年全市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135名,支持81名在岗村医参加大专医学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严格落实村医岗位补助政策要求,每月给予在岗服务乡村医生1000元岗位补助,全市1162个行政村全部落实。此外,全市共选聘社群健康助理员1260人,村医力量进一步提高,队伍不断稳定。落实大病分类集中救治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做实做细农村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及重点监测对象的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救治管理率达100%;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并建立贫困人口看病绿色通道,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推进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82公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改造农村户厕120824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4.0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8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持续提升。各县(市、区)均健全完善了人居环境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提升农村供水保障,积极开展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桑干河灌区、恢河灌区等节水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取得初步进展。
全力推进农文旅业态融合。发布“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红色旅游线路、朔州春节旅游线路——乡村烟火线路、清明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自驾穿越线路、“跟着悟空游山西”古建游线路,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边塞风情之旅、寻迹长城之旅乡村旅游线路等,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打造了平鲁区迎恩堡村油菜花基地,怀仁市鲁沟生态旅游园区等休闲观光和农事体验型特色旅游村。特别是着力打造了朔城区青钟村、吉庄村、司马泊村,平鲁区大河堡村,右玉县杀虎口村等现代新村观光型和人文气息型特色旅游村,打造了平鲁区凤凰城、山阴县旧广武村、右玉县右卫古城、马营河村等古村落观光度假型特色旅游村。持续擦亮做精长城沿线“桃杏赏花之旅”“走西口古道·庆农民丰收”两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乡村旅游朔州名片增添亮色。
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建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今年全市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135名,支持81名在岗村医参加大专医学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严格落实村医岗位补助政策要求,每月给予在岗服务乡村医生1000元岗位补助,全市1162个行政村全部落实。此外,全市共选聘社群健康助理员1260人,村医力量进一步提高,队伍不断稳定。落实大病分类集中救治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做实做细农村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及重点监测对象的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救治管理率达100%;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并建立贫困人口看病绿色通道,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