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显著
文章字数:798
本报讯(记者 武跃林) 办一件事,要跑好几个部门、交一堆材料的麻烦事,正在我市成为历史。我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交出亮眼成绩单:截至目前,全市已上线“一件事”集成服务40项,其中35项服务已有实际办件记录,办件覆盖度达到82.93%,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部署,我省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点事项共52件。目前,全省已在政务服务网相应专区上线运行48件。对照省级清单,我市积极跟进,已上线运行40项集成服务。
为有效破解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难题,我市着力构建清晰完整的责任闭环体系。通过“清单明责”,逐项明确市级牵头与配合单位,细化至分管领导与联络员,形成了覆盖16家市级单位、41名负责人的“一事一专班”责任矩阵。同时,依托“机制压责”,建立常态化推进与月度通报机制,有效压实各方责任,确保任务落地、工作连续。此外,通过“督导履责”,由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调研,针对业务流程、窗口设置等现场提出改进意见,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围绕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我市双线畅通服务渠道。一方面,推动服务标准统一,精心编制了45份办事指南和93份宣传页,确保“一事一指引”清晰易懂,并已下发至各县(市、区)。另一方面,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线上在政务服务网开设专区集成办理事项;线下设置实体专窗,配备专人专线,提供全方位咨询、导办、帮办服务。在宣传上,通过政务公众号、新闻媒体发布系列解读文章,并编制超800条12345热线知识库信息,将服务延伸至“掌上”,有效提升了政策知晓度。
针对数据汇聚难、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挑战,我市充分发挥数据驱动作用。通过定期调取后台系统数据,精准掌握各县(市、区)、各事项办件情况,量化分析工作进展,为精准决策提供支撑。同时,汇总分析12345热线诉求,动态完善知识库,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应答”向“主动预见”转变,持续优化办事指南和流程,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改革获得感。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部署,我省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点事项共52件。目前,全省已在政务服务网相应专区上线运行48件。对照省级清单,我市积极跟进,已上线运行40项集成服务。
为有效破解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难题,我市着力构建清晰完整的责任闭环体系。通过“清单明责”,逐项明确市级牵头与配合单位,细化至分管领导与联络员,形成了覆盖16家市级单位、41名负责人的“一事一专班”责任矩阵。同时,依托“机制压责”,建立常态化推进与月度通报机制,有效压实各方责任,确保任务落地、工作连续。此外,通过“督导履责”,由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调研,针对业务流程、窗口设置等现场提出改进意见,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围绕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我市双线畅通服务渠道。一方面,推动服务标准统一,精心编制了45份办事指南和93份宣传页,确保“一事一指引”清晰易懂,并已下发至各县(市、区)。另一方面,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线上在政务服务网开设专区集成办理事项;线下设置实体专窗,配备专人专线,提供全方位咨询、导办、帮办服务。在宣传上,通过政务公众号、新闻媒体发布系列解读文章,并编制超800条12345热线知识库信息,将服务延伸至“掌上”,有效提升了政策知晓度。
针对数据汇聚难、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挑战,我市充分发挥数据驱动作用。通过定期调取后台系统数据,精准掌握各县(市、区)、各事项办件情况,量化分析工作进展,为精准决策提供支撑。同时,汇总分析12345热线诉求,动态完善知识库,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应答”向“主动预见”转变,持续优化办事指南和流程,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改革获得感。